首页 理论教育 加减乘除三十年:隆秀美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

加减乘除三十年:隆秀美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巧解应用题2004年10月4日三年级四班孙隆今天,我拿起了《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看了起来。数的来历2004年6月13日二年级四班孙隆今天,我读了《数的来历》这个故事。这是由于只有一个月亮,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鸟有两只翅膀的缘故。9,10个数码可表示任一数,低一位的数满10后就进到高一位上去。这种十进制,现在看来简单而平常,可它却是人类经过长期努力才演变成的。

加减乘除三十年:隆秀美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

巧解应用题

2004年10月4日  三年级四班  孙隆

今天,我拿起了《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看了起来。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两棵大树之间相距120米,园林部门计划在两棵大树之间补栽14棵小树,每两棵树的间隔距离相等,求树的间隔是多少米。

乍一看,我觉得无从下手。就去请教妈妈,妈妈说:“遇到问题要多动脑思考,换个角度想想,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回到房间,边想边在纸上顺手画了草图,冥思苦想了好久的问题,没想到在纸上一画,却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植树的棵数正好比段数多1”,但是这道题中是在两棵大树之间补栽14棵小树,实际上树的总棵数是14+2=16棵,16棵树之间就是16-1=15段。

经过这么分析,我的解答如下:

14+2=16(棵)

16-1=15(段)

120÷15=8(米)(www.xing528.com)

今天我不仅会做这一道题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

数的来历

2004年6月13日  二年级四班  孙隆

今天,我读了《数的来历》这个故事。故事上说原始社会时,人类在狩猎、种植、捕鱼、采集等活动中,要与野果、鱼、木棒、石头打交道,久而久之,人们便有了多少、数量的意识。如:用“月亮”代表“1”,用“眼睛”“耳朵”“鸟的翅膀”代表“2”。这是由于只有一个月亮,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鸟有两只翅膀的缘故。

最早用来计数的是手指、脚趾,或小石子、小木棍等。不到5个的或是只有5个的就只用一只手,5个以上的或10个的物体可以用两只手,十几或20还要加上两只脚,如果是20以上的数就要用石头来数。

现在通用数码是印度—阿拉伯数码,用十进位制来表示数用0、1、2……9,10个数码可表示任一数,低一位的数满10后就进到高一位上去。这种十进制,现在看来简单而平常,可它却是人类经过长期努力才演变成的。

原来从故事中也能了解一些数学知识,以后我要多读一些这样的故事,从中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