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风建设核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党风建设核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同人民的关系问题。党同人民群众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兴国为民的执政本质。问题的关键是党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是否仍然能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而阻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祸害就是官僚主义。

党风建设核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三)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同人民的关系问题。党同人民群众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党的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必须要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就不能胜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力以及获取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党的宗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党的服务对象、依靠对象,党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力量源泉。在执政的条件下,执政为民是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本质。党一旦脱离了群众,就是丢了根本,失去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丧失执政的基础。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兴国为民的执政本质。因此,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就成为党风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由于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增加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的战争环境迫使党员干部不得不依靠群众,要依靠群众赢得战争的胜利,党还不容易脱离群众。问题的关键是党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是否仍然能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恩格斯说: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必须“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所谓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就是要“防止这些人变成官僚”。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的前夕,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还估计到,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经不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这就是说,党执政了,党员当官了,干部掌权了,就容易产生骄傲自大、强迫命令、官僚主义的毛病。因此,共产党执政以后,要注意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要注意克服任何骄傲自大、官僚主义的弊端。而阻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祸害就是官僚主义。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官僚主义的危害性:“我们所有经济机关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2]历史和现实的大量事实说明,官僚主义不仅仅是脱离群众的开始,也往往是政权衰落的开端。(www.xing528.com)

在取得巨大成绩、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容易松懈,在环境好转、条件优越的时候容易产生惰性,在掌握权力、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容易受到腐蚀,这是执政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初,黄炎培和毛泽东在延安的著名谈话中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人亡政息”的周期率,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中有滋长之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干部队伍中有蔓延之势。这种现象,如果听之任之,任其泛滥,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导致党走向失败。我们要跳出“人亡政息”周期率的支配力,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