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与动机

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与动机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关于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和动机1945年7月16日,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美国军界、科技界的关键决策人经反复研究和论证,主张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对于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和动机,我国学者从前持有与苏联类似的观点,认为美国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和进行原子讹诈。

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与动机

第一节 关于美国使用子弹的原因和动机

1945年7月16日,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美国军界、科技界的关键决策人(史汀生、马歇尔奥本海默、格罗夫斯、布什等)经反复研究和论证,主张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事件之一,弄清楚为什么投放原子弹的问题,有助于剖析美国的对外政策。

对于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和动机,我国学者从前持有与苏联类似的观点,认为美国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和进行原子讹诈。如《简明世界史》就写道:“在日本帝国主义行将崩溃前夕,美帝国主义为了抵消中苏等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国际影响,抢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把它当时仅有的两颗原子弹于八月六日和九日投在日本广岛长崎,进行原子讹诈。”[5]其他许多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尽管论述和强调的重心有所区别,但综合起来,大致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军事上看,加速日本投降,减少美军伤亡。

刘庭华指出,杜鲁门政府对日投掷原子弹的目的与企图之一是“加速日本军国主义的崩溃,减少美军伤亡”。[7]高芳英说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减少美军伤亡”[8]。冯志伟也说“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有必要对日本进行核威慑,迫使它尽快投降”。[9]孙才顺认为,美国对日实施原子弹轰炸首先是为了尽可能快地结束战争,以减少美军的伤亡,即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同时反映了美国试图通过科学技术而非人力结束战争这一重要的新思想。[10]

戴超武认为,使用原子弹,就美国远东军事战略而言是尽可能迅速结束战争,减少美军的伤亡;虽然美国决策者不能确认,原子弹是否能产生足够的影响使日本立即投降,但原子弹作为一种新式武器在战争中加以使用,是美国发展原子弹的战略考虑,即尽量通过科学技术而非人力结束战争。历史也证明了这一思想的重要性。[11]

王文庆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论述,指出:“减少美英军队伤亡,加速日本投降,这是首要目标。要充分利用原子弹爆炸所具有的惊人特征来震撼和威吓敌人。”并且引用几位二战时期的当事人的评论加强论证。史汀生认为:“为了迫使日本天皇和他的军事顾问们真正投降,就得给他们一次当头棒喝,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有力量摧毁日本帝国。”原子弹“不仅仅是一种具有惊人破坏力的武器,它还是一种心理武器”。马歇尔“十分强调这种新武器具有震撼敌人的作用”。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对此问题的看法是:“突如其来的震惊比旷日持久的压力能更快地产生决定性的结果。震惊使对手六神无主,压力却使他们有时间去适应。”[12]

第二,从国内政治上看,美国使用原子弹出于双重考虑:

1.为雪珍珠港惨败之耻。

高芳英指出:“美国使用原子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人民雪耻的心理。”[13]何三雅认为,对日战争的残酷性和美国决策阶层大多数人主张使用原子弹,决定了“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杜鲁门已没有选择的余地”。[14]1945年2月19日美军攻打硫黄岛,在这块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场上,美军与日军厮杀近一个月之久,死7 000余人,伤20 000人。此后,美军每攻打一个目标,都遭到日本军队和居民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1945年,美国临时议会召集军界、政界人士以及科学家联名向杜鲁门提出使用新武器的建议。尽管他仍有顾虑,并在日记中写道:“我不喜欢这个武器。”但是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杜鲁门已没有选择的余地了。[15]

2.为向国会交代。(www.xing528.com)

学者们都普遍指出,曼哈顿工程建立了庞大的工业设施来进行核分裂的试验,聚集了大批尖端科技人才,花费了比任何工程都多的人力、物力。[16]而且耗费巨资的“曼哈顿计划”是在国会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检验一下原子弹的威力,有关当局既可向国会报告,避免国会追究政治责任,也可向国人作个交代,还可以安慰一下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们。[17]因此,尽管美国内部在关于是否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杜鲁门总统还是下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8]

第三,从外交上和国际政治目的上看,美国使用原子弹出于多重考虑:

1.摧毁和单独占领日本,独吞胜利果实,并使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地

王春良指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目的是“要以原子弹为后盾,独吞战败日本的全部胜利果实”。[19]刘庭华指出,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要求与美国共同占领日本,这使杜鲁门大伤脑筋。美国政府急于避免发生这种局面。因此,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早于苏联对日参战两天时间,目的是为了在苏联参战以前使日军丧失斗志,以达到对日本的单独占领。[20]王文庆说,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的目的之一是“防止苏联战后插足日本事务,由美国独吞占领日本的胜利果实”。[21]孙才顺认为,从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的决策过程来看,其政治和外交企图是显而易见的。原子弹的问世导致了美国远东战略的调整与转折,即期望通过原子弹轰炸使日本向美国投降,以实现单独占领日本,把日本变成美国太平洋防线上的前哨阵地的战略目的。杜鲁门确信,当原子弹出现在日本本土上时,日本人就将在俄国人参战前彻底失败。[22]戴超武也认为,对日使用原子弹,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美国新的远东战略设想,其中对日战略的设想是:以单独占领日本为契机,把日本变成美国太平洋防线上的前哨基地。因此,使用原子弹是保证日本向美国投降,防止苏联战后插足日本,实现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前提。[23]高芳英也指出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的外交目的之一是摧毁日本,使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地,指出“美国有一种独占日本的强烈愿望,有一种企图把日本变成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基地的愿望”。[24]

2.贬低苏联参战的意义,提高美国在战胜日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继平、胡德坤指出,美国使用原子弹,目的在于“即使日本不能在苏联参战前放下武器,也可以用原子弹来贬低苏联参战的意义,而提高美国在战胜日本中的地位和作用”。[25]王文庆也说,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的目的之一是“抵制苏联出兵影响”。[26]

3.迫使日本在苏联参战前投降,以排除苏联在整个远东的影响。

张继平、胡德坤指出,美国在日本法西斯事实上“已经被击败和准备投降”的情况下使用原子弹,“显然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迫使日本在苏联参战前投降,以排除苏联在整个远东的影响”。[27]

4.胁迫苏联,增强与苏联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砝码

刘庭华说,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是“企图以原子弹对苏联施加政治压力,迫使苏联领导人在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让步”。[28]戴超武认为,使用原子弹不仅是为了“限制苏联势力在远东的扩张”,同时还试图通过展示原子弹的威力,迫使苏联在战后国际问题上做出让步,在美国决策者的心目中,原子弹成为对付苏联的“锤子”和“放在门后的枪”。[29]高芳英也指出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的外交目的之一是胁迫苏联,说“杜鲁门决定在苏联红军产生影响之前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这将避免与苏联分占日本,增强美国与苏联谈判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砝码”。[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