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实验:跨理论模型对运动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实验:跨理论模型对运动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申、王白山和李静芝基于跨理论模型,探讨采用身心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三结合的辅导模式对大学生运动量、主观标准、认知控制、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目前,国内运用跨理论模型,探讨运动行为的相关研究很少。

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实验:跨理论模型对运动行为的影响

8.1.2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运动行为的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不恰当认知方式和不健康行为,达到消除其不良认知和重构规律运动行为的方法。运动行为改变的过程非常复杂,绝非仅通过检视人们是否运动或不运动即可全面性了解行为的改变、维持、中断等,研究皆需要有理论基础的支持,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干预效果(Biddle and Mutrie,2001)。有关行为改变阶段与改变方法的研究,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model)受到许多学者及实践者的关注。跨理论模式便是将人类的动机视为行为身体活动改变的重要基础,不同改变过程有不同的认知利益及阻碍,因此该理论模式便针对不同行为改变阶段提供不同策略,以提升身体活动改变行为(Marcus and Forsyth,2003)。跨理论模型可应用于体育课程中,教师可利用课堂让学生填写身体活动阶段问卷,用以了解学生目前身体活动阶段状况,接下来组队其阶段所特别着重的个人及个人特质,应用相关的策略与手段,设计不同的干预方式促使其行为阶段有所进展(O'Connor,1994)。例如,自我指导训练(Woods,Mutrie,and Scott,2002),阶段匹配干预(Kim,2008)等。基于跨理论模型,国内学者司琦、陈红玉和刘海群(2010)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框架,探讨使用散页印刷品为主要干预方式促进听力残疾大中专学生锻炼次数(次)、锻炼持续时间(m in)、锻炼强度(自评)、锻炼收益、锻炼弊端、自我效能、变化过程的干预研究。马申、王白山和李静芝(2008)基于跨理论模型,探讨采用身心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三结合的辅导模式对大学生运动量、主观标准、认知控制、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尹博(2007)探讨了运动处方干预,以及根据理论模型,划分学生的锻炼阶段,根据不同变化阶段的不同变化程序设计不同的干预方式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改变、决策均衡改变以及运动阶段的影响。目前,国内运用跨理论模型,探讨运动行为的相关研究很少。从研究内容看,学者主要关注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方面;从研究对象看,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和成人;从研究方法看,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方法,干预性研究不足。在运动行为领域,针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基于跨理论模型,运用准实验研究方法,探讨认知教育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