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由于认知行为干预使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对所从事运动的利益形成认知,这种利益认知会强化持续运动行为。

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

8.6.5 认知行为干预后运动行为的差异

本部分研究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后实验组在知觉运动利益、运动乐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认知行为干预使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对所从事运动的利益形成认知,这种利益认知会强化持续运动行为。而且,认知行为干预改变了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对运动信念标准,使其认知到为了健康应积极参与运动,在运动中其运动能力和满足感也获得提升,这种运动乐趣也会促使其更积极从事规律运动行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本部分研究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后实验组在意识觉醒、情绪唤醒、环境再评价、自我再评价、情境替代、助人人际关系、自我解放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他们渴望融入同龄人群体,体验运动、班级、学校体育赛事带来的乐趣。然而,由于身体外表等方面原因(例如肥胖),使得其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由于身体耐力、身体灵活性等体质健康方面的问题,使其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使其对运动能力的认知产生偏差,不愿意从事运动。认知行为干预使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形成运动益处、缺乏运动危害认知,一旦其运动意识觉醒,就会积极影响其运动行为;使其感受到了从事规律运动行为所带来的愉悦和降低恐惧心理,这种情绪唤醒体验使其挑战自我;使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体质健康、体育运动知识,认识到如果不积极运动给家庭、老师、朋友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其了解自身体质健康、运动状况并自我调节,检视并使用健康行为代替不健康行为;使其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愿意去改变无运动或运动不足,同时通过社交有倾听自己声音的朋友,协作支持改变无运动或有运动但不规律的状态。但是,在前测、追踪测中情景替代和助人人际关系差异不显著。这是由于取代问题行为,形成规律运动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强化过程,需要坚强意志与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而且,助人人际关系主要来自于同学,干预后这种外源性帮助会随着时间弱化。(www.xing528.com)

本部分研究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知觉运动障碍社会解放、增强管理、刺激控制上差异不显著。这是由于体质健康问题使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自信心降低,主观评估可能面临的障碍程度过大;而且,以往运动经验较少,容易造成运动伤害、运动体力透支与身体流汗不舒服等运动障碍短时期内难以适应。其次,随着高校扩招,高校体育设施“稀缺化”和不均衡现象日益严重,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相关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很少涉及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运动少,缺乏体育锻炼氛围,因而对社会解放的主观知觉较少,追踪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增强管理是利用自己或他人奖惩改变行为,但奖惩选择较难,例如篮球对家庭较困难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好奖励,但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来说没有吸引力。而且,奖惩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发展而表现不同。刺激控制的作用短期内也很难奏效,因为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对校园和校园周边环境熟悉,除非出现新刺激源。另外,将影响运动行为的危险因素移除也不容易,例如控制饮食、坚持规律性晨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