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解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解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一种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彼此相遇相知、相知相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为走向社会做职前阶段的专业基础准备,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准备之一。大学生渴求交往,希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解析

二、大学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求知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和自信。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总是崇尚高雅,鄙视庸俗;崇尚真诚,鄙视虚伪;较少带有功利色彩。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关心国事、探讨人生。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一种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彼此相遇相知、相知相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为走向社会做职前阶段的专业基础准备,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准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看法更具体,要求更迫切。

(一)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少父母出于对他们特殊的关爱,往往对子女的交往过于限制。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客观上为他们在交往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了良机。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变革时期,使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也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渴求交往,希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增进友谊,获得爱情。低年级的同学离开了家乡、父母和中学时期的好友,既缺乏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又缺乏为人处事的经验和能力,他们特别需要与人交往,特别希望通过交往获得周围人的关爱、尊重和信任,特别需要情感慰藉。而高年级的同学,他们即将或面临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思虑更多的是将来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他们十分重视人际交往,并积极寻求培养交往能力的机会,不断积累交往经验。

(二)交往方式的多样性

网络社会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社会是一个普遍交往的社会,交往成为现时代的一个主题。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又生长、生活在社会转型加速、网络飞速发展的时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利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范围广泛的大学生社团,借助各种中介,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交往:有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有面对面的进行沟通交往,有近距离交往联系;间接的运用语言,各种联络工具交往联系;远距离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虚拟网络中的交往等。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交互运用,使交往方式异彩纷呈、多式多样。(www.xing528.com)

(三)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学术气氛浓、学术团体活跃、学术信息丰富。加之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姿多彩,为大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人际交往构筑了一个平台。依托于这一平台,大学生在与个体或群体交往中,大家一起畅谈理想抱负、人生信仰、社会责任,在关心专业学习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他们相互商讨学习、传递信息、慰藉情感,进行思想政治交往、学习交往、情感交往、娱乐交往和社会工作交往等,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广泛。

(四)交往过程的渐进性

进入大学,摆脱了父母、师长、亲友的“指手画脚”,绝大多数学生有点获得自由的愉快感,希望在新的学习生活空间里有较高的自由度,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成为人际交往的积极参与者,但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有一部分人还存在惯有的依赖心,对大学新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交往感到陌生,不愿意交往,成为消极随从者。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对人际交往缺乏理性认识和实践经历,使人际交往受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们慢慢感悟到与人交往的真谛,独立性普遍得到增强,与人交往能力也不断提高。到二、三年级对人际交往慢慢有了理性思考,面对学习与生活,面向社会,大学生交往范围逐步扩大,交往内容不断丰富,交往层次逐渐加深。

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大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又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这些应该注意加以克服,否则不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