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书》:征伐侵戎研究-同义词比较

《周书》:征伐侵戎研究-同义词比较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十一节征伐侵戎一、“征”用例3次,义位为“征伐、征讨”,用例:艰大,民亦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大诰》甲戌,我惟征徐戎。《立政》2.征伐,用例2次,用例: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费誓》“征、伐、侵、戎”在“征伐、攻打”义位上构成同义词组。“征”属于褒义词,指上伐下,正义伐邪恶,从主客体关系看,用于我方讨伐敌对方。“伐”侧重于公开讨伐或侵犯。

《周书》:征伐侵戎研究-同义词比较

第三十一节 征伐侵戎

一、“征”用例3次,义位为“征伐、征讨”,用例:

艰大,民亦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大诰

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大诰》

甲戌,我惟征徐戎。《费誓》

二、“伐”用例7次,有两个义位:

1.征伐、攻打,用例3次,用例:

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大诰》

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以胥伐于厥室。《大诰》

若兄考,乃有伐厥子,民养其观弗救。《大诰》

2.刺击,用例4次,用例:

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牧誓》

三、“侵”用例1次,义位为“侵犯、攻打”,用例:

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文侯之命》(www.xing528.com)

四、“戎”用例5次,有三个义位:

1.武器装备,用例1次,用例:

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立政》

2.征伐,用例2次,用例:

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文侯之命》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康诰》

3.对少数民族的泛称,用例2次,例如:

甲戌,我惟征徐戎。《费誓》

“征、伐、侵、戎”在“征伐、攻打”义位上构成同义词组。

“征”属于褒义词,指上伐下,正义伐邪恶,从主客体关系看,用于我方讨伐敌对方。古文尚书·胤征》:“胤征。”孔安国传:“奉辞罚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征者,正也,伐之以正其罪。”《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诗·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从组合关系看,可以带宾语,也可以省略宾语。

“伐”侧重于公开讨伐或侵犯。《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属于中性词,在今文《周书》中,“伐”用例3次,在说话人的价值观念中,1次为正义战,2次为不义战。从组合关系看,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

“侵”指不宣而战,并且往往指邪恶侵犯正义,即有“侵犯、进犯”之义,属于贬义词。在今文《周书》中仅仅用于敌对方攻打我方。从组合关系看,需要带宾语。

“戎”与“伐”用法相同,也是公开开战、攻打,也属于中性词。《书·泰誓中》:“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从主客体关系看,我方讨伐敌方或敌方攻打我方都可以用“戎”或“伐”。在今文《周书》中“戎”指“攻打”用例2次,1次指正义战,1次指侵略无义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