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徽州社会研究:《歙纪》版本、作者及校刻者考

明清徽州社会研究:《歙纪》版本、作者及校刻者考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原因,我们推测,一是《歙纪》的撰著者和校刻者大都参加了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特别是撰著者傅岩更是与其二子在与清军的作战中双双阵亡。又据前往安徽省图书馆查阅《歙纪》的海内外学者反映,《歙纪》一书除安徽省图书馆收藏外,未见有其他收藏单位收藏。据此,我们以为,《歙纪》很可能是海内外罕见的孤本文献。

明清徽州社会研究:《歙纪》版本、作者及校刻者考

一、《歙纪》的版本、作者及其校刻者考

《歙纪》,傅岩撰,明代新安吴氏刻本。全书共10卷(其中卷三缺),线装4册。每半页8行,每行16字(其中卷一每半页5行,每行8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竹纸,现藏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古籍善本书目》卷二《史部·杂史类》著录。除此而外,《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增订晚明史籍考》和《明清稀见史籍叙录》等国内各大善本古籍书目,以及入清以来各种版本《歙县志》和《徽州府志》均未见著录。究其原因,我们推测,一是《歙纪》的撰著者和校刻者大都参加了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特别是撰著者傅岩更是与其二子在与清军的作战中双双阵亡。因此,该书可能在清初遭到了禁毁之厄。不然,为《歙纪》作序、为《歙纪》校刻的吴孔嘉和汪瑶光在其随后所纂修的顺治四年(1647)刻本的14卷本《歙县志》是不可能只字不提该书的。又据前往安徽省图书馆查阅《歙纪》的海内外学者反映,《歙纪》一书除安徽省图书馆收藏外,未见有其他收藏单位收藏。据此,我们以为,《歙纪》很可能是海内外罕见的孤本文献。至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何未有著录,安徽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负责人反映,可能是由于当初申报时漏报所致。

关于《歙纪》作者傅岩的生平,我们根据有关史料,大体可以略知一二。傅岩,字野倩,号辛楣,浙江义乌人。少年孤贫,侨寓会稽,富有文采,所“作诗赋、古文,辞皆镌理刻肌,风澜特妙”。[1]明代天启四年(1624)乡试中举,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第。崇祯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1635年1月11日至1639年6月23日),授命出任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知县,前后知歙时间近5年。知歙期间,傅岩“下车即问民疾苦,而轻重布之。心灵手敏,动中机宜。比及三年,涵濡化洽,睹士式于庠,农熙于野,商贾安于市”。[2]针对明末歙县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存在的积弊,傅岩以身作则,勇于任事,采取许多果断措施,大胆进行整顿和改革。“日用见(‘见’同‘现’字——引者注)银,印封平买;钱粮花户,自封投柜。立比较长单,置三连票,汰朋役,究积蠹程子文等。城守,造火箭铳药。又严保甲,驱流娼、僧道,肃清盗源……才本犀利,治务廉平。寓催科于抚字,悉利弊以缿筩。静萑苻,端士习,息虞芮。久道化成,政绩岿然”。[3]经过傅岩的大力整顿与改革,徽州府治歙县的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举循良第一,擢监察御史,出任南京户部主事,不赴。后因谗去官。明亡后,在与清军作战金华时阵亡,其二子三子龄发、龄熙俱为矢剑裂死,只有长子龄文和发妻吴氏趁乱逃出,免于一死。乾隆四十一年(1776),傅岩被清高宗追谥为“节愍”,赐入忠义祠。据嘉庆《义乌县志》记载,“傅忠愍公祠,祀明御史岩,在钟墟岭北新雅。乾隆四十一年敕建”。傅岩一生著述甚多,除《歙纪》10卷外,尚有《甲戌纪事》、《黄山录》4卷、《乘槛草》4卷和《花巢记事》24卷等。(www.xing528.com)

关于《歙纪》的校刻情况,据安徽省图书馆所藏《歙纪》卷首序文和书中各卷篇目之前所印校刻者姓名,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歙纪》一书主要成于新安吴鹏翔和吴鹗翔等吴氏刻书家之手。《歙纪》主要成于新安吴鹏翔等吴氏宗族刻书家之手。该书编辑精审,校对工整,梓刻精美,是明末徽州刻书中的上乘之作。从《歙纪》所收录内容止于崇祯十二年(1639)的情况来看,该书刊刻时间最早亦应在崇祯十二年(1639)之后。另外,徽州著名刻书家毕懋康后代毕熙载、汪道昆之孙汪瑶光等亦参与了校刻。为保证校刻质量,避免剞劂之误,《歙纪》不仅在卷首毕懋良、毕懋康和吴孔嘉等5篇序文之后署上书手的姓名,而且在该书几乎每一卷的篇目之前都署有校勘者的姓名。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保证该书的校勘质量,实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由徽州众多刻书家联袂刊刻的《歙纪》,是徽州刻书中的精品,是明末徽州出版家重视质量和综合实力的体现。

关于《歙纪》校刻者的主要事迹。吴鹏翔和吴鹗翔兄弟,为歙县饱学之士,国子监监生,“以父国仕荫入监”。[4]毕熙载,字奋庸,明兵部右侍郎、徽州著名刻书家毕懋康之子。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军南下时,他“结休宁金声图光复,师溃,奉母潜身闽浙间。母殁后,祝发为僧,名圆明。未几,呕血死”。[5]汪瑶光,字文岫,明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兵部左侍郎、徽州家刻大雅堂堂主汪道昆之孙,以郡诸生补父荫。“博学能文,所著有《五台游草》、《冠清楼集》、《二游记》、《趋庭纪闻》、《读书随笔》、《诗禅佩籌》等书”。[6]裒辑梓行《太函副墨》和《逸书年谱》等书。清初,受聘参与纂修顺治《歙县志》。该书另有吴圣钦、吴圣辑、程起凤、吴霖等参与梓刻和校勘。由于《歙纪》的梓刻和校勘者不少都参加了明末的抗清斗争,且该书卷十又收录了他们的大量诗文作品。因此,吴孔嘉和汪瑶光等纂修的顺治《歙县志》未录《歙纪》有关内容,应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安徽省图书馆所藏钤有“歙程非二家藏”篆印的《歙纪》一书,是如何保存并流传至今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