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公债对循环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地方公债对循环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应该拥有部分决策权,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

地方公债对循环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二、公债的效应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地不断完善以及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正式实行,地方政府开始承担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相关职能。在目前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变的必然选择,因此,地方政府为了循环经济发展而进行一定的发债活动,即发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债”就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与迫切性。一般来说公债的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效应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当人们处于经济信息不完全的时候,并且很难通过直接控制来实现既定目标时,那么,就需要通过分散决策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对于地方民众的偏好,地方政府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具有更多的发言权,对地方民众的偏好比较灵敏。如果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应该拥有部分决策权,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当然,如果地方政府仅仅依靠本期自身现有的财力来进行循环经济发展投资的话,地方公共服务与基础建设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债务筹资,就可以扩大循环经济发展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二)代际效应

循环经济具有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性质,其受益期限相对较长,惠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因此,如果仅仅用当年税收或者收费来承担,就等于让当代人来承担它的全部成本,而让后代人去无偿地享受,使这类产品的提供低于其效率水平,也有背公平原则。因此,适量的政府举债有助于实现代际公平。(www.xing528.com)

(三)差异效应

发行公债有利于开发地方政府的潜力、增强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不一、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市场发育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结合本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适度发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债,可以刺激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注释】

[1]张坤民:《中国环境保护投资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2]戴星翼:《环境与发展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版,第25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