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演唱艺术研究:全面创新,解析发声演唱

昆曲演唱艺术研究:全面创新,解析发声演唱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研究取域与创新(一)昆曲之名中国昆曲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有多个用名。(二)研究取域由于近现代昆曲的艺术特色绝大部分是继承了乾嘉时期的,所以本书的研究视点主要是在乾嘉以后的正昆[5],但由于昆曲的承接性,所以对前代的研究也稍有涉及。另外,本书的昆曲演唱艺术研究,相比而言,更侧重于对发声演唱的观察和思考。综观昆曲方面的研究著述,还未发现学界有对其演唱进行的系统论析。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会具有创新意义。

昆曲演唱艺术研究:全面创新,解析发声演唱

二 研究取域与创新

(一)昆曲之名

中国昆曲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有多个用名。如:“昆山腔”、“昆调”、“南曲”、“南音”、“吴歈”、“吴歌”、“雅部”等。[4]不同的名称是因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理论工作者或大众对其不同称呼习惯的结果。如昆山腔因其地处江苏昆山而得名,经顾坚、魏良辅等人改革后,昆山腔成为时调而称昆曲。梁辰鱼创作《浣纱记》成功,标志着昆剧的出现。明清时期,人们一般称“昆山腔”或“昆曲”,近代多称“昆剧”。就目前全国的情况,是以“昆曲”涵盖昆剧及其演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称其为“昆曲”,所以本文对其称谓多为昆曲。

(二)研究取域

由于近现代昆曲的艺术特色绝大部分是继承了乾嘉时期的,所以本书的研究视点主要是在乾嘉以后的正昆[5],但由于昆曲的承接性,所以对前代的研究也稍有涉及。另外,本书的昆曲演唱艺术研究,相比而言,更侧重于对发声演唱的观察和思考。(www.xing528.com)

(三)本文创新

本书首次对一些声乐概念进行使用或论述,这些概念包括:字重腔轻、字轻腔重、非戏曲声乐、淡化胸声和用气的节俭性等;本书首次试图阐释一些演唱现象的原因,它们包括:唱念做打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及其原因、演唱时为何使用丹田气、演唱用气的多样化及其原因、出现诸多的超级高音与低音的原因、演唱音色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及其原因、演唱中的炸音特点及其观众对它着迷的原因以及发声演唱的历史性变化及其原因等。

相对而言,当今的东西方声乐更侧重于对演唱发声技术的追求,忽视演唱中涵盖的文化因素,其发展的结果是简单化、统一化。对于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歌唱和文化于一体的昆曲演唱,不仅对当代民族声乐有可借鉴之处,对于当今的世界声乐也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应该借鉴的方面包括:昆曲的唱念做打四位一体的表现方式、高低音演唱技术、咬字技术、字重腔轻的字声关系、节俭的多样化的用气手段、依四声创腔的创作原则、膛音、面罩音、脑后音、炸音、虎音等多样化的发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唱声音的写意性等。

综观昆曲方面的研究著述,还未发现学界有对其演唱进行的系统论析。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会具有创新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