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给问题,煤清洁利用发展策略研究

供给问题,煤清洁利用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在于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而不是单方提供或是各自为政,缺乏有机的整合。非排他性降低了他的预期收益,这就会降低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积极性。

供给问题,煤清洁利用发展策略研究

二、准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私人物品应是由市场部门提供,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那么,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由于其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决定了准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部门和市场共同提供。当前,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在于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而不是单方提供或是各自为政,缺乏有机的整合。

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是一项国际公认的能有效提高煤炭能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煤炭行业相关企业应该是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主体,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化应用抢占技术市场,占领广阔的潜在市场。但是现实是煤炭企业难以自主、自觉地开展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市场化。因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目前尚未成熟和广泛应用。多数煤炭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展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根据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溢出理论,技术创新先发企业担心自己技术研发成果为竞争对手受益和整个社会环境无偿受益,而这一部分正的外部性在没有得到合理补偿时,企业不愿意自发的承担技术创新所付出的因外部性产生的额外成本。表现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供给不足。由此,需要政府承担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供给的职责,解决其供给不足的问题。

1.政府直接提供的效率问题

正外部性较强的准公共物品,特别是涉及到重大社会福利的技术含量高的准公共物品,其生产多是由政府作为主导,市场逐步介入。当前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供给主要是政府在推动,特别是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方面。理论上讲,政府提供是最有效率的,资源能达到优化配置。但是,政府直接提供公共物品,由于缺乏监督与激励以及多层的委托—代理,使得不论在硬预算或是软预算约束下的公共物品提供都是缺乏效率的。政府在财力有限时会供给较少的公共物品,而在预算约束软化情况下又往往造成公共物品提供的重复与浪费;而私人在利用市场方面的优势,不存在软预算约束问题,使得私人供给的效率要高些,但难免的缺陷是供给不足问题。政府在促进私人供给中能够起到重要有时甚至是很关键的作用。

2.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www.xing528.com)

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组织和安排,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对于公共物品由政府负责提供,人们对此疑义不大,对于准公共物品是否也必须由政府完全提供呢?回答是否定的。即使是纯公共产品,从理论上讲应该由政府提供,仍不是说必须由政府投资生产,公共产品本身有的具有可分解性,即某类公共产品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私人部门生产提供,而不必政府直接投资生产。

但政府干预并不等于政府直接参与,更不等于政府包揽,许多通常认为只有政府投资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项目,都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承包给私营部门投资经营;对于一些已经由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也可以通过管理合同、租赁协议等方式改为企业经营,政府可以适度撤出投资。把政府提供简单地理解为完全由政府投资、经营生产是不对的。

市场参与准公共物品的生产,即私人部门提供准公共物品,就会引出外部性的问题。私人经济主体决定是否供给公共物品,取决于是否存在预期收益。非排他性降低了他的预期收益,这就会降低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积极性。其实公共物品的产生就是由于共有产权问题,共有产权问题主要表现为共有财产导致的外部正收益无法内部化,从而产生私人供给低于社会最优水平。这就可以采用治理外部性的方法,引入清晰界定产权的制度设置和采用低成本技术来实现有效的排他。这样确定私有产权使得共有财产部分地变为私人财产,外部性内部化,缩小公共物品边界。由于成本和收益都能集中于产权主体,就能激励产权主体有效利用资源。同时,明晰产权还可以明晰收益与成本,才能对财产的所有者产生稳定的预期净收益,私人根据预期净收益来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量。而且只有明晰产权私人供给公共物品才可以进行收费,私人可以寻找最有效的排他方法进一步内部化公共物品的外部性。

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技术的运用,使私人供给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由于公共物品是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的,总会有不同公共程度的公共物品,在缺乏强力政府作用下,由于外部性和搭便车的存在总会有供给不足问题。总之,在政府与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中的作用也多数是从管制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且多局限于政府要为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者提供制度激励,这包括对公共物品产权的界定以及给予某些激励乃至惩罚措施等,从而为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