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成果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很多时候,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真实身份被别人知道,“人们往往只是按某种‘社会格式’来行事”[5]。这反过来可以说,如果施行主体的社会角色被大学生网民知道,很多时候,大学生网民也只会按照某种“社会格式”来行事。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成果

一、主体虚拟与主体现实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空间里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里,一方面网民身份具有虚拟性,另一方面教育实践本身具有权威诉求的特点。因此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主体虚拟与主体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性方法。所谓主体虚拟与主体现实相结合,指的是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施行主体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时以匿名的或符号化的身份出现并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有时则应以真实的身份出现并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一)交往中的身份虚拟要求施行主体一定时期内在网上以虚拟身份出现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上,完全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没有人知晓你的种族和性别。这种肤色盲和性别盲对很多人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大受欢迎。所以网络上的人际传播通常是在两个虚拟的用户名(ID)之间展开的。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很多时候,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真实身份被别人知道,“人们往往只是按某种‘社会格式’来行事”[5]。这反过来可以说,如果施行主体的社会角色被大学生网民知道,很多时候,大学生网民也只会按照某种“社会格式”来行事。与此同时,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的方式。”[6]网络交往中主体的虚拟性使大学生网民可以虚构、想象和制作自我,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顾忌而倾力张扬个性、吐露情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行主体只有以虚拟的身份出现,很多时候在网上才可能轻松地了解大学生网民思想状态的真实性,在摸清大学生网民的真实想法之后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加以教育和引导。(www.xing528.com)

(二)教育中的权威诉求要求施行主体一定时期内在网上以现实身份出现

大学生网民在网上通常是以虚拟的身份出现并在很多时候倾向于同虚拟的其他人交流。但这本身并不否定大学生网民是一个理性化程度较高的且具有求知需求的群体。大学生网民求知对象取向上的重要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权威诉求。也就是说,他们更经常倾向于向那些在某方面(如知识、才能)具有权威性的人士请教。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施行主体一定时期内在网上以现实身份出现,对于大学生网民有效理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网上开设诸如“名人演讲厅”之类的论坛就很具代表性。此外,从更深的层面上讲,“在电子帷幕下,非政治和经济层面的网际互动的目的更多的是放逐或放纵自我,而非交往和理解他人”[7],为了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网民,也要求施行主体一定时期内在网上以现实的身份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