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所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这对于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高瞻远瞩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1]我们只有深刻了解党中央提出这一重大任务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该任务的自觉性。

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提出这一战略任务是基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背景、国内社会发展的背景、国际社会发展的背景。

一、国内经济发展的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保持平均每年9%以上的增幅,这在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按照现行汇率,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1200美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一个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既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进入“矛盾突显时期”。综合起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www.xing528.com)

二、国内社会发展的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已出现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资源、能源紧缺的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各种利益群体的一些利益要求难以得到满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社会组织多样化;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要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形、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影响,等等。

三、国际社会发展的背景

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打“没有硝烟的战争”,企图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通过扶持反对派、培养代理人制造动乱等多种手段对别国内政进行干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