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词题序研究:纪实性强的诗史揭示!

宋词题序研究:纪实性强的诗史揭示!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归纳起来,“诗史”一说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善纪时事,与史相合;二、表现社会心理,揭示历史的真实状态;三、为诗人一生行迹之史。

宋词题序研究:纪实性强的诗史揭示!

一、纪实性强

在表一中已经统计过,稼轩词题序覆盖率之高在苏辛姜周四位代表性人物当中仅次于姜夔,位居第二。但只需直观地扫视,就能发现在辛词所有题序当中,短的题或者处于两可之间的“一句话”题序比较多,长的序比较少,甚至超过20个字的都不多。与苏轼黄州题序比,与姜夔词序比,甚至与周密题序比,他题序的篇幅不能算长。当然长序的总体数量也不算少,但与他题序庞大的总体数量相较,显然就不算多了。

他大多数的题序也都记录了作词的时、地、相关的人,但大多也便局限于此,从包含的要素与形式来看,颇类似今日日记的题头:8月25日,星期三,晴,心情不错。而且以稼轩作词的频率与其题序的高覆盖率看,大有“不教一日闲过也”的气势。

我们以邓广铭先生2007年《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为据,将稼轩题序不加任何选择地从头按顺序罗列十个:①立春日②暮春③寿赵漕介菴④赠子文侍人,名笑笑⑤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⑥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⑦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⑧中秋寄远⑨中秋⑩西湖和人韵(辛词的题序不像苏词题序有很强的阶段性,从形式上看风格比较稳定,所以可以随意选取以为例证)。

可以看出,内容不外乎记叙作词的时间(如“中秋”)、地点(如“建康赏心亭”)、缘由(如“寿史帅致道”)、赠与的对象(如“赠子文侍人,名笑笑”)、作词的方式(如“和人韵”)、时代和社会的背景(如“时有版筑役”)等最基本的要素,有很强的纪实性和“史”的特质,而且如《春秋》一般叙事简略而内涵丰富。这个特点使后人可以据其题序洞悉他的人生里程,了解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辛弃疾的特殊身份,使得我们管窥他的题序即可了解当时南宋政府的许多态度。

南宋中兴词有很强的“词史”特质,稼轩词便是这种“词史”特质的代表。我们可以参考王福美为“词史”所下的定义:(www.xing528.com)

“词史”,乃是比照“诗史”而言。晚唐孟棨在《本事诗·高逸》中称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此后,“诗史”一说贯穿中国的诗歌史。然而归纳起来,“诗史”一说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善纪时事,与史相合;二、表现社会心理,揭示历史的真实状态;三、为诗人一生行迹之史。“词史”亦可作如是观。与南渡词相比,中兴词吞吐社会生活的容量进一步扩大,词人以词存史,以词为陶写之具,各色人的“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等一一见之于词。这进一步强化了南渡以来“词史”的性质,使词真正成为”读之,可以知其世“的新诗体。[16]

现代文学的眼光来看,这种“词史”特质其实就是一种纪实性。辛词题序较之词更具这种特点。

这种纪实性在长序中发展为一种质实的精神。虽然题多序少,但他若写起序,篇幅却往往惊人的长,甚至似乎没有必要那么长。如《哨遍》序:“赵昌父之祖季思学士,退居郑圃,有亭名鱼计,宇文叔通为作古赋。今昌父之弟成父,于所居凿池筑亭,榜以旧名,昌为成父作诗,属余赋词,余为赋哨遍。庄周论:‘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其义美矣;然上文论虱托于豕而得焚,羊肉为蚁所慕而致残,下文将并结二义,乃独置豕虱不言,而遽论鱼,其义无所从起;又间于羊蚁两句之间,使羊蚁之义离不相属,何耶?其必有深意存焉,顾后人未之晓耳。或言蚁得水而死,羊得水而病,鱼得水而活;此最穿凿,不成意趣。余尝反复寻绎,终未能得;意世必有能读此书而了其义者,他日倘见之而问焉。姑先识余疑于此词云尔。”以这么长的一段文字考证庄周文意,不遗余力,甚至使人厌烦。同样性质的如《沁园春》序:“期思旧呼奇狮,或云碁狮,皆非也。余考之荀卿书云: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桥坏复成,父老请余赋,作沁园春以证之。”似乎他在序中希望把一件事情考证清楚,说到细节,绝不使有任何误差。这是文风使然,也是夯实的气质使然。

他有一首《洞仙歌》序:“浮石山庄,余友月湖道人何同叔之别墅也。山类罗浮,故以名。同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为赋洞仙歌以遗之,同叔顷游罗浮,遇一老人,庞眉幅巾,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盖仙云。”遇仙,本是缥缈浪漫神乎飘举之事,但题序中也不过在叙述作词缘由之余淡淡提到,风格如此质朴夯实,叙述的口吻这样平淡简单,完全没有传奇的惊喜,使人读之觉得遇仙也不过如此……又如《柳梢青》序:“辛酉生日前两日,梦一道士话长年之术,梦中痛以理折之,觉而赋八难之词。”梦中也不忘与人据理力争,且务必“折之”。与苏轼遇仙、记梦的作品比较一下便知两人气质真有天渊之别。

设若不处在宋金战乱之际,而在乾嘉之世,以稼轩的用世之心,以他词作题序中表现出的求真求实的精神,若他要以“立言”为人生的目标,也许能成为一代学术宗师。然而正因为稼轩题序过于质实,便缺少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常有的凌云之风和飘逸之气。所以客观看来,稼轩题序的实用性远大于艺术性,因此虽然他题序中长序的数量不少,却一直没有得到后人特别称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