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词题序研究:揭示反映作词影响的多方面因素

宋词题序研究:揭示反映作词影响的多方面因素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从稼轩词的题序中可以管窥他在词界有意无意受到的各种影响。金源一代一坡仙,苏轼对他的影响首先是透过蔡松年的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影响。稼轩题序的质实很有一种江西作风,大约正是受到黄庭坚的影响。

宋词题序研究:揭示反映作词影响的多方面因素

一、反映了他作词所受的多方面影响

锦心绣口,绝无天成,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曾受到过他之前与同时的文学的影响,即便是李白这样的天纵之才,也“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赠张相镐》),也“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辛弃疾也不例外。我们从稼轩词的题序中可以管窥他在词界有意无意受到的各种影响。

1.蔡松年

辛弃疾的词创作虽是在归宋之后,然而其文学风格的确立则在23岁归宋之前。所以写作题序的习惯当与词风师承大有关系。《宋史·辛弃疾传》称他“少师蔡伯坚”[27],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指其附会,目前学界对此仍多歧义。但无论有没有直接受学于蔡,在萧闲词风笼罩之下的词坛学习作词,蔡词对他的词风包括形式的选择影响很大则毫无疑义。蔡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好作题序,他留下的词作大多都有题序,申明作词时地缘由,刻画自己人生旅程,稼轩的好多题序当与此不无联系。

2.苏轼

苏轼对稼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金源一代一坡仙,苏轼对他的影响首先是透过蔡松年的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影响。稼轩629首词中只有一首追和前人之作,就是《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可见自负的稼轩对东坡的心许。东坡对稼轩题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轼是第一个为词作大量加写题序的人,他使得题与序成为词体文学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稼轩的大量写作题序与他的开创之功是分不开的;第二,稼轩注重词的社交功用,苏词题序已是滥觞。苏词题序中每每有“再和送钱公永”、“寄子由”这样明显提示以词作为羔雁之具的;第三,在词题序中详细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作词的背景和缘起,使得词成了自己人生的详细记录,像杜诗一样的历历可考,这点苏也已为辛开了法门;第四,“戏作”、“解嘲”的字眼,也从苏轼而来。宋词题序历史上第一个“戏作”的就是苏轼。苏轼《如梦令》小序:“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阙。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又有《少年游》序:“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范开《稼轩词序》云:“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28]可见当时人已有这样的认识。(www.xing528.com)

3.黄庭坚和向子諲

也正是这“戏作”,使我们发现稼轩所受黄庭坚和向子諲的影响。苏轼之后,稼轩之前,题序当中“戏”、“嘲”之类的字眼出现最多的两个词人是黄庭坚和向子諲,黄达到13处,向达到17处。

辛弃疾从未在题序和别的地方说过黄庭坚对他的影响,但仔细研读这两人词作的题序,我发现不只是“戏作”的创作态度相似,还有很多地方似曾相识。先从“戏作”的态度来讲,其实这两个人都是很严肃认真的人,但在词中都喜欢表现一种戏谑的态度,看起来非常轻松有趣,但本质上却是一种极力争强的精神。如《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看似有趣,实际上表现了内心一种不甘和痛苦。黄词虽然也时有“戏作”,但也与他的开创江西诗派一样,骨子里是不甘居人下,希望另辟蹊径。

稼轩题序的质实很有一种江西作风,大约正是受到黄庭坚的影响。也许这两个崇拜苏轼而想另辟蹊径的人找到了相似的道路,也许是一种相似的底层气质的表现:执着、戏谑——跟苏轼不同的沉重的人间的戏谑。他们“戏作”掩盖之下的质实词风也有一些相似的表现,如引用俚俗语言、考证一个问题、从另外一首诗或词引起等。

而向子諲作为比稼轩早些的抗战派人物,被逼奉祠归隐于芗林,颇与稼轩多年的生活境遇相似,他也是从火热的抗战战场上回到自己的小园儿里,“寿妻”、训子、游山看花,心态应该很相似,不过他因为奉佛,所以语气态度上比稼轩显得平和许多罢了。其实他的影响稼轩在题序当中已经提到,《水龙吟》序云:“盘园任帅子严,挂冠得请,取执政书中语,以‘高风’名其堂,来索词,为赋水龙吟。芗林,侍郎向公告老所居,高宗皇帝御书所赐名也,与盘园相并云。”说明他对向的熟悉和向慕。

4.时代风气

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时代风潮之外,稼轩学习、适应或者迎合当时词风的痕迹也是很明显的。王福美《略论南宋中兴词的“词史”特质》说:“真正大规模地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有地理、有本末的史例施之于词的是中兴词人。题序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兴时期,题序大量涌现,在题序中阐明时间、地点甚至词作本事已经成为一种风尚。题序的时间性越来越强。”[29]稼轩处于这种时代风气中,自然深受沾溉,其题序的强烈纪实性,正有一部分出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因其才气,又能在其中卓然胜出,成为一代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