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中的综合艺术探索

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中的综合艺术探索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理解”结构决定了品特艺术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内涵。品特戏剧处境中的三角人物关系就是品特根据人类社会活动所概括的“前理解”结构。品特三角形关系的“前理解”结构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使真理发生,使某些陌生意义的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它启示了我们的“前见”,因为他人的真理经常被放在与我们的真理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品特三角结构的“前理解”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它的句法层,也就是结构的形式层面。

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中的综合艺术探索

“前理解”结构决定了品特艺术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内涵。伽达默尔认为“前结构”意义总是解释与对象的视域融合。

“谁想理解某个文本,谁总是在完成一种筹划。当某个最初的意义在文本中出现了,那么解释者就为整个文本筹划了某种意义。一种这样的最初意义的出现,只是因为我们带着对某种特殊意义的特殊期待去读文本。作出这样一种预先的筹划,就是对这里存在的东西的理解。”(64)

伽达默尔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理解艺术品的意义,必须也把自身一起带到人物的处境关系中。“只有这样,才实现了自我置入的意义。”(65)品特戏剧处境中的三角人物关系就是品特根据人类社会活动所概括的“前理解”结构。三角形直观地把要表现的意念、情感通过戏剧和电影媒介物加以客观化,明显地脱离周围的现实世界,并且明晰地表达出它的图式,直至使它准确无误地与情感和生命的形式相一致。观众在欣赏时,与作者处于同一层次的活动,带着三角型关系的特殊期待去观看表演,“把理解的主体性赋予了理解的循环,使理解的循环从单纯理解对象方面地来回跑着发展成理解主体与理解对象之间的辨证运动。”(66)海德格尔认为对文本的理解一直受到前理解的前把握活动支配。在完满的理解中,整体和部分的循环不是被消除,而是相反地得到最真正的实现(67)。这种循环在本质上“既不是主观的,又不是客观的,而是把理解活动描述为传承物的运动和解释者的运动的一种内在相互作用。”(68)实际上,我们的理解来自于传承物本身以前曾被理解的方式,根源于历史的和解释传统的发展过程。因此,品特置于文本中的三角关系“前见”并非个人的主观的产物,它是历史的产物。“前见”其实就是“再现传统的陈述”,因而也是观众所固有的“前理解”。这样,观众与作者达成了一致的“视域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过去和现在经常得以中介。”(69)为此,“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70)。品特三角形关系的“前理解”结构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使真理发生,使某些陌生意义的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它启示了我们的“前见”,因为他人的真理经常被放在与我们的真理的关系中表现出来。正是这个不可扬弃的前知识成为富有表现力的符号,背叛的内容才与符号形式一起在整个系统中诉诸知觉,其意义弥漫于整个结构之间,因为那种结构的每一链接部都是它所传达的思想的链接(71),也“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72)品特三角结构的“前理解”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它的句法层,也就是结构的形式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审美对象层,也就是结构的意象,“意象”不是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是“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73)

艺术具有其规律性,品特依照同一个基本原则进行贯穿于各门类艺术创造之始终的一种特殊的、独特的三角关系经验形象,都会以一种次要幻象在另一门艺术中出现。“这一事实给了我们某种关于所有艺术基本共同性的启迪,就像空间可以在音乐中忽然出现一样,时间也可以包括在视觉艺术品之中。”(74)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特征,才使得所有种类的艺术的基本创造物融合无间,也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特征,各门艺术之间可以打通、互换(或置换)。那些相异的艺术门类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惯例”(75)。“在再现意义的过程中,有某些基本原则是普遍适用于每一种艺术的”(76),三角形的基本原则是品特戏剧的“前见”、“惯例”,它再现了戏剧与影视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不但使戏剧与电影具有了艺术上的共通性,而且还创造了大于两种艺术品之和的戏剧与影视艺术模式。所以,品特的三角结构具备如下艺术特征:第一,它是一种动力形式。换言之,是从持续稳定的式样发展成一种动荡不安的式样。在想象的区域内,形成一种“力场”,在力场的作用下,三方的关系不断变化,产生出两种势能,两种势能不断排斥和挤压,最后形成新的人际平衡关系。第二,它的结构是一种有机的结构,通过一个权力中心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在每一个有机体内,事实上都同时在进行着两种活动,一种是生长活动,另一种是消亡活动,当生长超过消亡时,整个系统就形成协调的状态,当生长和消亡活动达到平衡时,整个有机体就会保持原状;第三,整个结构都是由有节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生命所特有的那种统一性。第四,三角人际关系始终是不和谐的,无论是在稳定和持久性中产生变化,还是在变化和运动中恢复平衡。这种生命形式的特殊规律是按照它自身每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生长和消亡活动的辨证方式发展的。三角关系的情感特点在以下单、复的不同结构中,呈现出忠诚与背叛的悖论模式。

(一)单线三角形的结构(www.xing528.com)

单线三角形结构指的是品特戏剧与电影中角色设置呈现三方利益的直接关系,构成了以下戏剧中人物的三方关系,而对于戏剧的理解就是对于这个三角形关系的解读:《房间》是罗斯、伯尔特和赖利之间的关系,《生日晚会》是戈尔德伯格为代表的组织、斯坦利和潜在的父母三方关系,《送菜升降机》是本、戈斯和送菜升降机的关系,《有点儿疼》是弗罗娜、爱德华和卖火柴者的关系,《看管人》是米克、阿斯顿和戴维斯的关系。《一夜外出》是母亲、儿子和妓女的关系。《夜校》是沃尔特、萨利、沃尔特的舅妈(米利、安妮)之间的关系,《夜》是男人、女人和另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虽然《归家》中人物众多,但是就三角关系来说只是单线的,因为,特迪、露丝、莱尼各代表一方,其他家庭成员是站在莱尼一边的(如:马克斯萨姆、乔伊)。《侏儒》中的三角关系由莱恩、皮特和马克构成,《独白》中的三角关系由老人、空椅子上的男人和一个不在场的黑女人构成,《地下室》中的三角关系是斯托特、劳、简三角的关系,《归于尘土》的三角关系由德夫林、瑞贝卡和她的情人组成,《无人之境》中的三角是斯普纳、赫斯特和斯普纳的妻子。三角形之间形成二元对立的情感特征;当一方倒向另一方时,单层三角关系的情感链条就会断裂;当一方背叛另两方时,情感的三角形相对稳定。实质上,这是“一方背叛另一方”或者“一方背叛两方”的模式。

(二)复式三角形关系结构

复式三角形结构指的是品特戏剧与电影中角色设置呈现多层的三方集团利益关系。《昔日》中有四层三角关系:安娜、迪利与凯特为三角关系的第一层,第二层则是由安娜、凯特和一个睡在凯特大腿上的男人构成,第三层三角关系是凯特、安娜和迪利,第四层是迪利、安娜和大块头(酱黄色头发的男人);而《情人》有三层三角形关系,第一层三角关系出现在白天:萨拉、理查德、隐形麦克斯,第二层三角关系在下午:萨拉装扮的妓女、显形的麦克斯和理查德,第三层关系是萨拉、理查德和办公室隐形的小姐;《收集证据》中第一层三角关系是哈里、比尔詹姆斯的妻子,第二层关系是詹姆斯、比尔和哈里;《家的声音》中声音1、声音2和声音3是第一个三角,第二个三角是声音1、声音2和同屋男孩;《茶会》中第一层三角由戴安娜、迪森和女秘书温迪构成,第二层是威利、戴安娜、温迪;《背叛》中有三层关系,第一层是罗伯特、杰瑞和爱玛,第二层是爱玛、罗伯特和他的情妇,第三层是杰瑞、爱玛和罗杰;《月光》中有四层三角关系。第一层是安迪、贝尔、玛丽娅,第二层是安迪、贝尔、孩子(杰克、弗雷德和布里奇),第三层是安迪、同性恋者拉夫尔、贝尔,第四层关系是安迪、拉夫尔、玛丽亚;《庆典》中的三角关系有四层:第一层是黑手党暴徒兰伯特、弟弟马特、妻子朱丽,第二层关系是马特、朱丽和朱丽的妹妹,第三层是银行家、他的妻子、他(或者她),第四层关系是饭店经理、他的助手和女侍者。在复式与多层三角形模式的隐蔽下,三角关系嵌在模糊的背景中,要靠观众不断地剥离,才能呈现多个人物三角关系。复式三角深层结构是“相互背叛”、“人人背叛”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三角关系在不谐调情境中展开,它所表现的既不是人物精神之中那反常的对立(不谐调性格),也不是人与人之间那反常的关系(不谐调情节),而是人物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谐调关系。情境的不协调在电影《仆人》中尤为突出。仆人与主人的平等化空间使他们的地位颠倒过来。当不可笑的主人和不可笑的仆人组合,物欲横流的虚伪,下层人物的狡诈都暴露无遗,成为喜剧人物。主人刚从军队复员,在这个虚伪的上流社会中显得非常地不合时宜,不谙世故,性格上的懒惰缺陷因此而到处受捉弄。“由是观之,不谐调情境是人与社会生存环境之间的不谐调关系的根源。”(77)其他优秀电影作品,如:《事故》、《送信人》、《法国中尉的女人》也都体现出不协调的三角情境的特征。三角人物关系此消彼长,动荡不安,充满了戏剧性。正是这种结构才使品特戏剧彰显出巨大的魅力和耐人寻味的味道。而部分后期作品不同于这种结构,除了《温室》和《归于尘土》以外,其他的用来揭露统治阶级残暴的戏剧都呈现出明显的支持政府和反对政府的两大派对立,三角形的意义不能脱离背景而凸显出来。也就是说,这些政治剧不具备三角形人物关系的句法结构,因此,相比而言,好评较少。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三角形是品特戏剧结构内核最突出的标志,凡是具备这个标志的戏剧,一定是最有“意味”的“品特式”艺术形式。因此,三角形模式以不可机械地加以分割的感性审美整体性而呈现于直观之中。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和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1908~)的观点,表层结构可被直接观察,深层结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通过某种认知模式才可探知(78)。从宏观上看,品特的艺术品具有内外双重认知结构:故事结构与剧情推进结构。前者是从人物事件关系上说的,是故事本身的内在逻辑秩序,而后者则是剧本对这一内在秩序的一种阐述方式,是剧本对情节推进顺序的安排。品特的故事结构的设置往往是先于剧情,然而,从微观上来看,当观众剥开表层,品特的故事永远总是“权力与屈从”这样一个深层结构,而三角关系被包裹在深层结构中,每一部戏剧都有这样一个“前理解”认知模式,其差别只是反映在不同的对象上。比如,个人和组织、男人和女人、朋友和朋友、老人和孩子、夫妻和夫妻之间。品特总是借助各种媒介手段的自由度,超越封闭结构的局限,存放复杂与多样的叙述能量。另外,品特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三种媒介的影响:第一,广播剧的听觉艺术启发他用声音塑造形象、表现环境、推动剧情,正如马丁·艾斯林所说,品特的“广播剧最为出色。”(79)第二,电影的蒙太奇艺术让他有自由地驾驭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技巧,多维空间和时间让戏剧超越舞台的框架,大大增强了叙述能力。第三,他借用小说意识流艺术,将心理意识外化,把原本看不见的意象展示在舞台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多元结构。品特戏剧的主体复合结构图人生作了全方位的审视,因而常常把现实的内容与以往的历史或未来的前景交叉拼贴起来,在一个剧本中造成多个层面的迭架,目的是要突出它们的相互关系,显示现实的内容在历史与社会总体中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