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极简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

极简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极简主义又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其理念在于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极简主义”艺术是现代艺术中简化倾向的巅峰。“极简主义”艺术的另一个代表性人物是迈克尔·弗雷德,是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他的名声建立在对“极简主义”艺术的诠释与批评之上,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极简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哈罗德·品特及其创作研究

“极简主义”(Minim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960年代中期艺评家芭芭拉·萝丝(Barbara Rose)的文章中。她在1965年10月份的《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杂志上发起了一项运动名称,指涉的是削减到最“低限”的艺术形式,又称ABC艺术。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其理念在于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极简主义”艺术是现代艺术中简化倾向的巅峰。这种简化论倾向首见于1915年俄国画家卡西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1878~1935)的一幅白底黑方块构图的作品“黑方块”(8)。此艺术风格集结了俄罗斯的至上主义和荷兰的新造型主义(9)。极简这个词开始只是用以描述那种为了达到其美学效果而荒谬地减少艺术内容的艺术品,后来这个词立刻被艺术批评家们用作概括当时在美国出现的那种特别简单的雕塑的标签,也有一些人将当时的那些作品称为“初始结构”(10)。极简主义盛行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的纽约,当时兴起一种非写实绘画与雕刻,艺术家去除了任何视觉的形象,只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并不具个人情绪的特性,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弭作者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由于极简主义绘画排除具象的图像与虚幻的画面空间,偏好着单一统合的图像,经常包含着以格子形状安排的小单位元素,没有个人主观的诠释,使艺术的境界达到几何抽象骨架般本质的极简,因此,被视为是对抽象表现主义高度表达情感的反动。

事实上,绘画的极简主义的艺术特征是在雕塑的发展中形成的“极简艺术”,其代表人物是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1928~1994),他的艺术生涯以绘画开始,最后成为物质实体的创建者。他开创性的论文“特定物性”(发表于1965年出版的《艺术年鉴》),是极简主义美学理论形成的试金石。从1962年开始,贾德开始用非天然材料制作几何形抽象雕塑,并以装置在墙壁上的矩形盒子的形式呈现。他强调作品的整体性,钟情于工艺精良的作品外观。但是,由于这些雕塑并不反映具体内容或对象,《无题》便成为贾德绝大多数雕塑作品唯一的标题。贾德的作品既不同于激情和张扬的“抽象表现主义”,也远离平易近人的“波普艺术”,以理性、冷漠和克制的姿态强调着自身纯粹和高贵的品质。作品中,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扁方形箱体,从上到下保持着同等间距,垂直固定在墙壁上,这是贾德标志性的构图方式。尽管如此,每件作品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他为单调的作品营造出各具特色的视觉效果,以唤起观者丰富的感受和认知。“极简主义”艺术的另一个代表性人物是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1939~),是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他的名声建立在对“极简主义”艺术的诠释与批评之上,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的主要声望也体现于艺术史与艺术批评两个领域。1967年,迈克尔·弗雷德在他著名的反极少主义的文章“艺术与物性”(Art and Objecthood)(发表于《艺术论坛》(Art Forum))对极少主义艺术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他批评极少主义是不自然的戏剧化风(theatricality)。他认为,如果绘画向“极少”方向发展,那么绘画的本体价值将必然丧失,绘画将不再是绘画。这也正是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的现代主义理论所隐含着的还原论的批判(11)。按照格氏的观念,现代主义绘画要寻求发展就必须恪守自我批判的原则。而且,和其他领域的批判方式不同,现代主义绘画的批判最终要回到内部,落实到自身的本质属性上:“因此,每门艺术都必须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这一点。必须展示和阐明的是:不仅在广义的艺术中,而且在特定的艺术中,都存在着独一无二性的、不可简化(irreducible)的东西。每门艺术都必须通过其固有的方式决定这门艺术自身固有的独特作用。这样,无疑使得各门艺术的权限范围变得狭小,但同时,也使得各门艺术权限范围占据的地位更为可靠。”(12)沿着格林伯格的思路,如果现代主义绘画遵从“自我批判”的原则,必然会出现两个结果:返回“平面”(flatness)与走向“纯粹”(purity)。(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