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罗德·品特:神秘意象的创作研究

哈罗德·品特:神秘意象的创作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独幕剧《房间》中,场景的设置大大凸显了“门”这一意象的神秘。“门”的意象也在多幕剧《生日晚会》中,结合人物和情境展示出神秘虚无的状态,“门”在第一次敲响之后,出现了一个美女,在第二次敲响之后,两个凶恶的来访者将斯坦利像个祭品那样默默地带走。

哈罗德·品特:神秘意象的创作研究

品特往往不是简单地运用一个或两个意象传达出主观感受,而是运用一系列的意象。这些意象的叠加和组合就会形成一种象征暗示的魔力,引人去推测、摸索其间的真意。这些象征性意象,暗示出一种神秘氛围和情绪,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想象。

“一些道具,如水锅、水桶、电炉,可能并没有象征色彩,但是他(品特,笔者注)对现实进行戏剧处理时,却肯定是象征主义的。他并没有把他的戏剧建立在任何留心的荒诞哲学的基础上,但他却有心要表现人们是怎样被淹没在琐屑浅薄之中的。通过细致、精确地表现这些琐事,他收到了一种喜剧效果,这可能会使任何象征含义模糊不清,但这些琐事本身非常典型地表现了我们的生活。”(45)

在戏剧理论家斯泰恩看来,品特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段,达到了荒诞的戏剧效果,而象征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神秘性”。梅特林克在阐释戏剧主张时写道:诗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加进了东西”,于是“一种生活的启示突然降临了。生活显示了令人惊叹的崇高,显示了它对我们所不知道的顺从,显示了它那没有尽头的亲缘关系,也显示了它那激起敬畏的神秘”(46)。显然,在品特看来,“意象”不在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是要展示看不见的神秘的精神世界。只有看不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人才是实在的,看得见的世界只有同看不见的世界合为一体,象征它们,预示它们,才具有实在性。因此,他描写内在的世界,表现隐藏于人身后的神秘东西,努力揭示人生的奥妙。“房间是人在世界上地位的象征”(47)制空权就成为保障日常生活平安的重要条件,而“空间”的所有权是由分隔的“门”来决定的,“门”就成为品特戏剧中表现象征意义最多的意象。在品特戏剧所表现的日常生活中,门的一边是可见的世界,是人的卑微的生存现状,另外一边,则是不可见的世界,是人无法掌控的神秘而无情的力量。当不可控制的命运即将降临时,门外总会有代表毁灭性力量的不速之客的侵入。例如:《送菜升降机》的门缝里塞进来了神秘的信封,要求一个杀手干掉另一个,似乎一切都掌控在看不见的神秘命运的手中。而“门”作为背景,更增添了恐怖、神秘的氛围,人们不知道房门的背后会突然降临什么。在独幕剧《房间》中,场景的设置大大凸显了“门”这一意象的神秘。当罗斯一人留在房间,门是通向神秘莫测的住宅的出口,邪恶和私欲的阴影正在慢慢笼罩看似祥和的室内,预示着危险。当罗斯终于打开门倒垃圾时,两个陌生人站在门外。当门再次被打开时,一个黑瞎子进来了,成为难以名状的危险焦点,品特运用这种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了最恐怖的效果。“门”的意象也在多幕剧《生日晚会》中,结合人物和情境展示出神秘虚无的状态,“门”在第一次敲响之后,出现了一个美女,在第二次敲响之后,两个凶恶的来访者将斯坦利像个祭品那样默默地带走。马丁·艾斯林明确将该剧的特征归入象征主义的虚无框架之中,他指出《生日晚会》,

可以看做是一篇死的寓言——一个虚无的黑暗天使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强加给这个人(斯坦利,笔者注),剥夺了他自己建造的家,剥夺了由麦格的母性和性感的混合物所体现的爱的温暖(48)

艾斯林认为《生日晚会》“明白无误地讨论了个人对于安全保障的可悲的追求,讨论了隐秘的畏惧和焦虑。”门不仅不能帮助现代人躲避灾难,而且也会让屋内的人病变,《微痛》后门口的卖火柴的人,自始至终默不作声,却又立在那里不肯离去,致使房间内的爱德华精神崩溃。这种神秘的力量就在门的外头,而门却失去了关闭的作用。《侏儒》中的门虽然没有品特早期的花招和神秘,但它打开又被关上,根据三人的不同的意愿,“门”会相应地改变形状。《茶会》的门锁是象征的“镜子”,主人公卫生设备制造商通过门锁眼,窥视门那边的奸情。品特使用的象征意象犹如谜语,是从谜的不透明的透明性中显示其意义。马拉梅(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认为,“在诗歌中只能有隐语的存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意象从事物所引起的梦幻中振翼而起,……从而展示出一种精神状态,或者选择一件东西,通过一连串疑难的解答去揭示其中的精神状态:必须充分发挥构成象征的这种神秘作用。”(49)韦勒克(Rene Wellek,1903~1995)和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对象征术语定义,高度概括了品特的创作手法:“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予充分的注意。”(50)品特的剧作中,人物形象以象征体出现,暗示了两种力量,一种是自由,一种是神秘,两种力量较量的结果,总是神秘力量胜出。无论神秘力量暗示的是宗教组织,还是政府权力机构,抑或是第三者,神秘力量过于强盛,人只能是在等待中被吞噬,人的反抗是消极的、虚弱无力的,所以此间透出的是一种无奈,笼罩着一份浓浓的忧伤,充满了悲观的精神。此外,作品中各种社会现象,甚至各种思想感情,诸如:母爱、淫荡、自由、邪恶都化身于人物登场,通过具体形象展示出深刻的内蕴。无论是品特的第一部戏剧《房间》中的黑瞎子,还是之后《生日晚会》中的戈德伯格和麦卡恩,或是《回家》中的露丝,抑或最后一部戏剧《庆祝》中男侍者的爷爷,他们都是突然降临的生活的启示,暗示摆脱不掉的命运之神。由于品特作品中的意象产生出令人窒息颤悸的氛围,弥漫出不祥之感,所以整部剧的剧情显得缓慢,观众情不自禁为主人公即将被神秘力量所吞噬的命运担忧。(www.xing528.com)

“品特用沉默寡言的神秘性突破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它赋予笔下夸张的人物如此之多宣泄的途径……脱口而出的对白话里带刺,简短的话语可以伤人,半句话就能把人打垮,而沉默不语预示着灾难降临。……当幕布在迷雾重重的人生风景和令人不安的幽闭环境中升起的时候,他们即引诱人们进入其中,又令人害怕其中的神秘。你用充满诗意的意象,展示了一种幻想与现实梦魇相互冲突的存在。”(51)

确切地说,品特艺术的神秘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用确定而又模糊的形象,来造成一种“象外有象”、“意外有意”的意境,制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暗示人类灵魂深处隐微的信息,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力量,传达出命运不可知的虚无情绪。在品特的创作理念中,现实世界的本质是一片灰蒙蒙的丑陋、死气沉沉的庸俗。独立于客观现实生活和主观内心感受的现象世界时空,半明半暗、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似梦非梦。人物的“彼在”与“此在”互动与勾连,生成一种新的外在意象与内在精神的艺术形象。第二,戏剧人物的真实身份、来历背景、行为动机影影绰绰,似是而非。第三,词语是“非常模棱两可的东西”(52)。戏剧人物“在所说的字面下,正在说着另外一码事情。”(53)然而,品特的潜台词(包括“停顿”与滔滔不绝的无实质意义的话语)的作用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后者是表现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品特的则是超个性的,存在于人物剧情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的运动造成的气氛、情调,以及剧中人“深沉地倾听”所产生的感受。这种神秘性,只有在气氛安静、灯盏的火焰不再摇曳不定的时刻来到人们身边。只有在停顿与沉默的时刻才能够“谛听”那些“永恒的法则”,并把自己交付给灵魂和命运(54)。一方面,“滔滔不绝”有意造成悬念,这与作品中的“空白”相同,它是总的神秘气氛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最响亮的无声台词是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的内在律动。在没有语言干扰的情况下,“停顿”更容易透露内心深处的底蕴。它既表现刚刚经历过的一种内心纷扰的完结,同时又表现一种内心的期待,或内心活动的最澎湃、最激烈、最紧张的刹那。除了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言外之意外,品特戏剧的“停顿”主要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于是,日常语言就有了节奏,品特改变了传统戏剧中一问一答的方式,使契诃夫式的潜台词运用得更为多样化。也就是说,“角色对白的语法意义退到了后台,进入前台的是某角色在特定环境、特定场合和特定关系中对白的具体方式——它形成更深层次的‘潜文本’,成为意义表达的关键。”(55)

品特主张用内心的沉思去替代外在的动作表演,以表面的静止反衬内在的激烈,从而使戏剧对人物的描写更加神秘化,如梅特林克所说:内化“比那些情欲的法则更有力量,更值得尊敬,但是它们静默、谨慎,移动得很慢,仅仅是在黄昏时分,在生活的那些安静的瞬间,当沉思迤逦而来的时候,它们才能被看到和听见。”(56)贝克特也曾经说过“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纯正的艺术。”(57)这两段话可以看做是戏剧家们对于“神秘虚无”的注释。而品特的“虚无”解构了人类世界存在的方式,形成了“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对立。他的房间“内在”建立在“外在”的“处境”与自在的关系上,而“外在”是不可视的,存在于“自我意识”之中,把外在关系的现实虚无化,形成了外在的空洞,内在也就相应成为“虚无”。由于虚无活动是一切意识活动的基础,意识总是以外在反观自己的方式感知自己,但同时自己的本来存在却又不断地超越这种对自己的把握(58),离开了对方,己方的存在便成为“虚无”。现实被想象排斥为“虚无”,形成意识的“世界情境”,因而,人物的现实生活成为一种“整体”的虚无。想象否定了现实,反过来,相对于现实,想象也就“虚无”了。当房间成为记忆的一部分的时候,它所传达出的即是虚拟的、梦幻的、潜意识的,又是超现实的意境。人物的意识既在“世界之中”又超越世界之外。故而,成为“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的全然自我否定式方式,此时,“在场”的就只有意识构成的意象,而原来的在场东西被当做整体推到“意象”之后而隐退,这种排斥,进而又“否定”了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