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科层概念模型的可行性及要素分析

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科层概念模型的可行性及要素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层结构用于水资源产权结构的描述,这为“水权科层概念模型”提供了可行性。“水权科层概念模型”依然包括决策实体、赋权体系、初始分配和再分配机制等产权科层结构的要素。

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科层概念模型的可行性及要素分析

二、水权科层概念模型

1.“水权科层概念模型”的依据

查林关于科层结构的适用性,使它能够在更大范围上描述自然资源的产权结构,使“地表水利用的科层制度概念模型”得以提出,如图4-1所示。该模型运用制度科层理论,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的水权结构变迁予以描述,并借助交易成本理论揭示了澳大利亚200年来水权制度的演变过程。在查林“地表水利用的科层制度概念模型”中,水权科层结构由不同层次组成,每一层次的水权持有者都按照赋权体系和分配机制确定的规则运行权利。赋权体系包括投入配额和资源配额两种形式,分配机制被划分为行政方式和市场方式。科层结构用于水资源产权结构的描述,这为“水权科层概念模型”提供了可行性。

2.“水权科层概念模型”及其意义

王亚华提出了“水权科层概念模型”,如图4-2所示,用于描述中国的水权结构。该模型由查林“地表水利用的科层制度概念模型”发展而来,将科层理论用于解释中国的水权状况。王亚华认为,中国的水权科层结构由四个不同的层次构成,即中央、地方、社团和用户。“水权科层概念模型”依然包括决策实体、赋权体系、初始分配和再分配机制等产权科层结构的要素。运用该模型,王亚华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的水权结构,也对新中国和我国转型时期的水权结构进行了分析,将中国历史上的水权制度置于水权科层系统中加以探讨。王亚华重点研究了中国古代水权结构的变化,并找到了影响水权结构变化的诸多因素。例如:水权初始分配从审帖制向水册制转变;水权再分配机制中越来越多出现了市场的作用。“水权科层概念模型”丰富了产权制度科层理论,反映出科层理论在自然资源产权表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应对水资源日益稀缺的状况,自然资源科层理论引入意义重大,对推进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颇有助益,特别适用于水资源、环境的管理。[5]

img7

图4-1 地表水利用的科层制度概念模型[6](www.xing528.com)

具体地说,“水权科层概念模型”提供了运用科层理论解释中国水权制度变迁的可行性。[7]

img8

图4-2 水权科层概念模型[8]

(1)说明科层理论能够用于解释中国的水资源产权问题。查林解释了资源利用的决策在不同层面进行,可以使资源管理决策的交易成本最小化。这是因为决策的有效性与许多要素相关联,如决策者对信息的占有程度、社会偏好等,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由于不同决策实体占有的信息不一样,将决策权赋予成本收益比最佳的某些层面的实体,将增添决策有效性。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多重决策的特征更为显著,决定了最佳决策实体的多重性,因而使水资源的产权呈现分层结构。中国治水的结构,决定了水权的科层结构。

(2)说明科层结构中引入了市场的动力。王亚华认为,即使在一个纯粹的科层系统中,随着时间推移,也可能会产生引入市场的动力,在原有行政分配系统中融入越来越多的市场成分。根据水权结构变迁理论,市场方式之所以取代行政方式,成为一种更有吸引力的选择,是因为在新的环境中,市场方式有更高的成本有效性。这种逻辑意味着,在一个严格意义的科层系统中,如果随着环境变化,行政方式的使用成本增大,或者利用市场方式的成本减小,则科层结构中引入市场的动力就会出现。水权分配中的行政方式和市场方式,并不总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以节约制度的总体交易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