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模式及其存在性

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模式及其存在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学者没有涉及“水权管理模式”的概念,但事实上研究了“水权管理模式”有关问题。[45]他们提到的是“水权管理”、“水管理模式”、“水权配置方式”、“水权配置模式”等,没有直接提及“水权管理模式”,但间接认同了“水权管理模式”的存在。

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模式及其存在性

一、水权管理模式

国内学者在研究中提及了“水权管理模式”,主要从分类上对其认识和加以把握。国外学者没有涉及“水权管理模式”的概念,但事实上研究了“水权管理模式”有关问题。

1.国内学者直接或间接认同“水权管理模式”的概念

一些学者在论述相关问题时提到了“水权管理模式”,如指出“不同水资源水平和水资源体制,所采用的水权管理模式也不相同”,[39]但没有涉及“水权管理模式”的概念、内涵等问题。沈满洪教授在《水资源经济学》中,对“水权管理模式”进行了明确分类,指出其包括国有水权管理模式、私人水权管理模式和社区水权管理模式。[40]林关征博士在《水资源管制放松与水权制度》一书中,将“水权管理模式”分为国有产权管理模式、私人产权管理模式、社区产权管理模式。[41]他们直接认同“水权管理模式”的提法,并在研究中涉及到水权管理模式的分类问题。(www.xing528.com)

另一些学者认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权管理是基本的水管理模式”;[42]“水权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法制化的水管理模式”。[43]还有学者研究了水权配置模式等相关概念,如黄锡生教授将水权配置方式分为行政性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44]罗慧认为水权配置模式包括水权的行政计划配置模式、水权的市场配置模式。[45]他们提到的是“水权管理”、“水管理模式”、“水权配置方式”、“水权配置模式”等,没有直接提及“水权管理模式”,但间接认同了“水权管理模式”的存在。

2.国外学者事实上展开了“水权管理模式”的研究

国外学者认为,水作为经济物品的观念,意味着水资源配置与决策应该建立在多行业、多利益、多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可以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道德等多方面的考虑。Perry、Rock和Seckler认为,水作为一种基本需求和道德性物品,具有广泛的外部性,存在市场失灵和高交易成本。Armitage等关注到水权市场的建立常常受到外部性抑制,认为如果水污染迅速增加,类似影响必须在水权交易过程中能够得到说明,并且受损的第三方必须得到一定补偿。[46]水权利益、目标的多样性必须通过水权管理加以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