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观变化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外观变化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外观变化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张剑一、认同与区分抛开选择服装的限制条件,诸如经济的、社会的或感觉等方面的影响,面对外观管理的问题时,个体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服从规范,或偏离规范。而在这种决定中,包含了个体隐秘的心理过程。主我与客我共同提供某种能力,以使个体保持创造力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平衡。每个个体凭借对服饰外观的管理修饰工作可以有弹性地利用身体来展现自我在社会情境当中。

外观变化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个体外观变化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张剑

一、认同与区分

抛开选择服装的限制条件,诸如经济的、社会的或感觉等方面的影响,面对外观管理的问题时,个体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服从规范,或偏离规范。而在这种决定中,包含了个体隐秘的心理过程。认同与区分是这种隐秘心理的两大文化动力。这是因为,通过服装我们可以联合同一团体内的成员,也可以将其他团体成员区分开。在集体的层次上看,认同与区分反映出基于身份差异与矛盾的文化对话,以及各种文化类别之间的影响与互动。而在个体的层次,认同与区分又可能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过程,使得个体一方面想让自己像别人,另一方面却又想让自己变成独特的个体。

认同与区分是两种深植于集体意识中的文化规范、意识形态。对服饰外观而言,一种来源于外观的符号影响到“流行的认同”,这种特殊符号以一种“支配权”的方式主导了关于流行的认同[1]。在这种情形下,处于某种文化类别中的个体能通过外观控制其他类别的个体的外观。在这里,这种支配、主导、控制的权力都不是由于强制而直接取得,而是通过各种间接的方式获得的。个体往往在一种潜意识的层次接受某种符号,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而且,基于符号的这种支配权力也并非固定不变的,它是在竞争中凸显的,处在一种变动的稳定状态。它具有试验性,并有可能引发关于身份的矛盾情绪。比如,西装可能被视为某种象征权威的符号,也可能被认为缺乏特色与官僚作风。原因在于,个体有可能采用一种“自食其力”的反应方式来对待上述符号[2],向“支配权”挑战。自食其力的反应方式对流行或传统风格的策略就是利用各种可能创造独特外观结构。其采用的符号也是从传统背景中摘取的,但其目的却是再去合并其他符号而创造新的意义整体。作为自食其力的个体往往通过以视觉和语言沟通为基础的团体层次来酝酿创造新意义。他们一方面找寻新的认同形式,另一方面试图将自己与团体及社会区分开来。由此可见,认同与区分这两种相辅相成的社会过程,也构成了日常生活中对外观意义解释的基础。

宏观层次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类别的意义会随个体的外观管理及在社会中的互动而产生变化。文化本身的这种动态过程也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认同与区分两者的互动。与此同时,某些社会心理过程会影响到个体在各种复杂矛盾的欲念中的选择,进而表现出自身的个人风格以及类似他人的地方。多数人一方面服从特定团体中的某些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在团体中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个人风格。并且,团体也可能表现出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外观。实际上,在个体的自我中也存在“客我”和“主我”的互动。主我构成了个体自然的感觉与表达,而客我则综合了对团体或社会态度的广泛理解。这种来自自我中的对话,也类同于认同于区分所引起的文化对话。

二、集体服从

集体服从是指为了符合现实或想象中的团体压力,因而产生个体行为或态度的变化以达到统一。对自我来说,服从是一种自我控制的策略。因为客我会内化他人的态度,也会考虑离经叛道的后果。服从变成一种可以表现认同他人能力和减少焦虑并获得社会接纳的方法。在服装上表现出服从的个体,其服从他人外观的主要动机,就在于希望被他人接纳,从而比其他人更容易借助服从而得到安全感。也更容易保持彼此间的关系,表现出对他人的关爱以及对组织、团体的忠诚。

接下来是服从谁的问题,实证的研究结果显示:专家比较可能发挥信息性的社会影响力;而个体的同伴则比较可能发挥规范性的社会影响力[3]社会学家莱斯曼还提出“他人导向”的概念[4],用来描述个体能敏感觉察他人期望与爱好的特征。具有这种倾向的个体,可能会服从其他人的期望与爱好。相反,“内在导向”则和叛逆、拥有个人内在目标,以及忽略他人期望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内在导向的个体,可能会自行找寻表达自我的方法。至于集体服从的缺点,可能在于某种窒息难行的感觉,或无聊、单调的经验。然而,当个体同时表现出个人风格与集体服从时,任何这类的感觉倾向都能获得解除。

三、个人风格

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定义个人主义;但是不管那些定义多么不同,在表现个人自由与创造力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而这正是这种文化意识强调了个人风格的意义。对个体来说,这种文化意识会表现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对由主我与客我发展出的自我对话来说,主我得到了某种更大程度的自由。按米德的想法,认为自我可分为“主我”与“客我”两个独立的实体[5]。主我是自我中主动的一部分,随时准备以某种相当冲动而且未经组织的方式发动行为。客我则提供融合他人概念的社会意识,以便协助控制主我。主我可以是冲动的、有创意的以及自然发生的并且蕴含采取行动的潜能。而客我则限制了自我,并且提醒它这些外观与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客我提供了某种形式的自我控制能力。主我与客我共同提供某种能力,以使个体保持创造力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平衡。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装扮与行为的方式是永远无法完全事先预知的,其部分原因来自于主我所具有的冲动与反射性的回应方式。凭借社会定位与社会经验,个体可以通过外观来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聪明才智。个人的偏好、强烈的自我意识可以解释成为个人风格的主导因素。比如被称为流行的编辑人员——“时装领袖”表现出高度的自我监控行为与对流行的领导能力,这正与自我意识、某些个人主义的作风有关,原因在于企图引起他人的注意以便达到控制社会情境的目的。

自我意识是一种个人的存在意识,而涉及个人服饰外观只是这种意识中的一部分。有关自我的讯息可以来自别人的反应,可以通过与人比较得到,还可以通过内省及分析自己穿着偏好而取得。反过来,我们对自己的自我概念,特别是关于普通的好、坏的感觉会影响我们对服装的选择。服装本身也会影响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每个个体凭借对服饰外观的管理修饰工作可以有弹性地利用身体来展现自我在社会情境当中。与此同时,个体实际上也通过服饰来表达对自我的看法,并提供其他人看待自己的线索,进而也使其他人对这些表达自我的符号产生反应。

对于强调个人风格,除了基于表现个人自由与创造力,凸显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外,还有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促使个人风格成为一种基本需求。在生理上,个体具有天然的独特属性,存在各种体型的差异,每个个体好像都是由相当独特的肢体部位所构成。(www.xing528.com)

从心理的独特性来看,在许多情况下,个体可能需要让自己看起来与人区分并表达自己的感觉。这种追求个人风格的欲望,可以用一种“独特性理论”来解释[6]。当个体觉得自己太像他人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种威胁到独特性的感觉。也就是当个体感觉到的相似性十分明显时,某些负面的情绪反应会产生,而且个体会试图重新建立彼此的差异。借助服装与外观管理,个体可以强调自己的独特性。

四、自我概念

自我一定是社会中的自我,自我应被视为一种社会结构。因为个体在反观自身时,会考虑他人的看法,最终的结论一定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在这种社会互动中,反映出个体关于“认同与区分”、“集体服从与个人风格”进行选择的心理历程。当然,影响社会互动的社会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自我概念也注定不是静止不动的。个体是隶属于一个广泛的历史及文化情境中的,社会和流行的变迁会影响个体对理想装扮和自我身份的知觉。在这种变迁之中,个体不断发展并修正自我概念。应该指出的是自我概念的修正发展中,其影响因素绝大部分是来自社会的诸如社会反馈、社会比较等社会互动历程,当然也有许多个人基本的心理历程影响着自我概念与服饰的外观策略。

自我和文化会错综复杂地互相影响。一旦获得自我概念,我们便会不断地根据文化变迁和社会情境来评估它的正确性。没有人可以离群索居,我们总是需要依靠他人来提供线索,才能知道自己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打扮是否具有吸引力以及是否合宜等。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社会反馈中才能看清自己。社会反馈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时会以直接批评的方式,通过语言直接呈现出来。有时则是一种非话语的反馈,诸如通过目光、眼神、微笑等传递出来的讯息而实现。但是,自我的意义有时不会完全依赖于他人的反馈。自我的意义也因为个体注重到自我与他人的差异。为了达成自我评价,人们具有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基本需求。服饰中感性的肉眼可见的外观可以轻易地成为社会比较的目标。比较的过程会产生概括性的自我评价。

在实际生活中,凭借服装以及其他形式的外观管理工作,个体可以利用身体来表现自我。尽管自我概念在上述的社会互动中不断修正,但是,供给个体的外观选择总是可以概括为“守旧”、“流行”以及“冒险”三种形态。“守旧”更多地代表了“集体服从”的极致;而“冒险”则代表了个人风格的极致。跟上流行,就意味着对原有规范的偏离,但这种偏离处在一种可接受的范围内,以便在自己的集体中被接纳。这样,流行一方面必须恰如其分地偏离规范以使自己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又必须恰如其分地服从规范以便还为集体理解。在这里,流行处在“守旧”与“冒险”两极之间。在集体的层次上,时装是一种以偏离习俗的外观呈现出来的一种习俗,以及一种冒险的安全风格。在个体的层次上,时装变成了一种面对社会的压力时,用来表达自我的方式。因此,无论自我如何修正,个体选择何种外观,其基本心理历程都呈现出对集体服从与个人风格两种反应模式的权衡与考量。

(作者单位:深圳会展中心)

注释

[1]Hebdige,D.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Methuen,1979.

[2]Lévi-Strsuss,C.The Savage Mind,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6.

[3]Davis,L.L.and Miller,F.G..Conformity and Judgments of Fashinability,from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11〈4〉,1983,pp.337-342.

[4]Riesman,D.The Lonely Crowd:A Study of the Changing American Character,Doubleday,1953.

[5]Mead,G.H.Mind,Self and Socit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4.

[6]Snyder,C.R.and Fromkin,H.L.Uniqueness:The Human Pursuit of Difference,Plenum Press,1980,p.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