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官对敏感案件舆论的态度研究:信任之困

法官对敏感案件舆论的态度研究:信任之困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而言,法官能够肯定网民舆论“联系社会”的功能。3.法官对网民舆论“联系社会”功能评价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那些认为网民对敏感案件讨论有利于执政党了解民情民意的法官,其中更大多数也认为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有利于缓解社会冲突。但是,法官对网民舆论“宣泄社会情绪”功能的理解与西方学者的理解并不相同。

法官对敏感案件舆论的态度研究:信任之困

互联网催生了大批自媒体的产生,人们不再需要使用媒体来传递自己的声音。网民舆论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民意的一部分。执政党看到的民意,就不再是经过媒体建构的那个民意,而是直接的、明确的民意。

1.如何理解中国语境下网民舆论的“联系社会”功能

网民舆论使执政党能够看到一种直接的、明确的民意,并因此可以实时评估社会需求和社会风险。基于此,我们认为网民舆论“联系社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情上传”的功能。

根据著名社会冲突论者科塞的观点,社会冲突的解决需要一种安全阀机制,当社会不满情绪得到宣泄,就可能避免更大烈度和强度的社会冲突的发生。在中国,网民舆论承载了很多对现有社会不公现象的批评。因此,网民舆论也可能具备一种“社会宣泄”的功能。

为了便于法官的理解,我们用以下两个问题来考察法官对网民舆论“联系社会”功能的评价:第一个,“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让执政党更加了解民情民意”;第二个,“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有利于宣泄社会不满情绪”。

2.法官对网民舆论“联系社会”功能的评价(www.xing528.com)

大多数法官对网民舆论“联系社会”功能都持较高的评价。64.8%的法官认为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有利于执政党了解民情民意,66.1%的法官认为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有利于宣泄社会不满情绪。总体而言,法官能够肯定网民舆论“联系社会”的功能。

3.法官对网民舆论“联系社会”功能评价的影响

相关性分析显示,那些认为网民对敏感案件讨论有利于执政党了解民情民意的法官,其中更大多数也认为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有利于缓解社会冲突。这就是说,法官对网民舆论“下情上传”功能越是认可,就越倾向于认为网民舆论具有缓解社会冲突的功能。

但是,法官对网民舆论“宣泄社会情绪”功能的理解与西方学者的理解并不相同。西方学者齐美尔、舒尔茨等人有关社会冲突的观点以及中国古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思想,其中都隐含着一个内在的逻辑链:社会不公导致社会不满,社会不满需要得到表达,掌权者通过了解民众表达出的不满,来调整社会政策以消解社会冲突。但在法官群体看来社会情绪得到宣泄,并不意味着社会冲突能够得到缓解。问题“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有利于宣泄社会情绪”与问题“网民对敏感案件的讨论有利于缓解社会冲突”之间没有相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