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批判方法的变革: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方法研究

实践批判方法的变革: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方法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以实践批判为根本方法分析现实社会,化解了传统理论在解说现实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的重要转变。

实践批判方法的变革: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方法研究

一、实践批判方法的变革

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揭露了旧哲学直观性、思辨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批判了他们理论与现实相割裂的局限,以实践批判方法终结了传统哲学。马克思以实践批判为根本方法分析现实社会,化解了传统理论在解说现实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的重要转变。

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的过程中,首先批判的是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与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缺陷是他们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费尔巴哈实现了哲学从抽象向现实的转变,把现实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但他对社会的认识却是直观的认识,只看到社会客观存在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只知道感性直观,而不知道感性活动,他没有看到“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人们的感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缺乏对社会的能动性认识,必然导致对社会的僵化理解,必然无法认识生动的社会现实,因而也无法对社会进行科学的批判。从感性直观的观点出发,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并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脱离现实社会的人必然是抽象的、孤立存在的人。费尔巴哈不了解人是属于一定社会形式的,因而他对社会的批判就不是对现实本质的批判,而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抽象直观。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彻底批判,在本质上也就是对以往全部唯物主义的彻底批判。

马克思不仅批判了费尔巴哈式的抽象唯物主义,也对德国的思辨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德国,随着社会的发展,黑格尔的思想体系无可挽回地瓦解了。而其后的一些思辨哲学家们则抓住黑格尔体系中的某一方面加以片面发挥,把哲学的思辨性发展到极端。老年黑格尔派固守黑格尔的逻辑体系,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归入黑格尔的逻辑范畴,都是可以理解的;青年黑格尔派则主张批判一切,用宗教的观念来代替一切。而无论是老年黑格尔派还是青年黑格尔派,他们都认为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是社会发展的枷锁和羁绊。而他们所采取的消除这种限制的方法是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事实上,用一种意识来代替另一种意识,在本质上还是没有脱离意识的范畴。而用意识的转变来解释现实、批判现实,无非是一种思辨的逻辑,“词句”的斗争。马克思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思辨哲学家们的理论缺陷在于他们割裂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单纯进行理论的批判,而这种理论批判只能是一种纯粹的幻想而丝毫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现实的社会生活是认识的真正来源和出发点,因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是批判思辨哲学的关键,因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因此,精神的批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推翻这些谬论所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对思辨哲学的彻底批判。而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在于批判现实,改变思辨哲学存在的现实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分析是批判思辨哲学的根本途径,也只有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出真正的科学。这样,马克思就把现实的社会作为探讨问题的出发点,从而开始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分析。(www.xing528.com)

按照这样的思路,马克思对历史编纂学进行了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编纂学家们不是完全忽略了历史的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是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因此,历史编纂学家们总是根据在现实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纂历史,历史脱离现实生活而成为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根据这种尺度,他们就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同时也排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历史变成单纯思想的历史。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生动内容,对时代的描述就变成对时代的幻想,因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在‘纯粹精神’的领域中兜圈子,把宗教幻想推崇为历史的动力”。在历史编纂学家们看来,问题不在于现实的利益,而在于纯粹的思想。其中圣布鲁诺把历史看做是一连串的“思想”,其中一个吞噬一个,最后消失于“自我意识”中;施蒂纳则认为历史过程不过是“骑士”盗贼和怪影的历史。而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整个德国的最终的、达到自己最纯粹表现的产物。这些历史编纂学家们脱离历史的世俗基础,从抽象的历史出发,在思想中演绎历史,因而他们所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是对历史的幻想,他们所提供的历史也只能是观念的历史。马克思认为,全部问题只在于从现存的实际关系出发来说明这些理论词句,要真正地消灭这些词句,只有靠社会实践来改变其存在的社会条件。

由此看来,传统哲学的共同缺陷在于缺乏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他们或者局限于理论的抽象演绎,或者局限于感觉直观,而没有把社会理解为能动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把理论与现实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克服了传统哲学的局限,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革命转变。马克思指出,实践是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世界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在实践中,现实的人通过对象性的活动作用于现存世界,从而实现了对现存社会的改造与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实践开辟着人的生存的天地,也构成了人的生存的境遇。实践不仅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它还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它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存世界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是人的能动活动和现存世界存在的基础,因而当马克思从人类的实践活动出发对社会进行分析,就实现了对社会本质的把握,从而为认识现实、改变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