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素质障碍与成果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素质障碍与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工能否转化为市民,还取决于进城农民工的素质高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当前我国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不高。4.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农民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社会经济地位、政治素质影响以及现行政治制度对政治参与渠道的局限,使得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较低,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弱。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素质障碍与成果

农民工能否转化为市民,还取决于进城农民工的素质高低。若进城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较高,一方面,有利于在城市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取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较为容易的接受城市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尽快的融入城市生活,得到市民的认可。同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各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整体而言,与城市市民相比较,我国农民工的自身素质还是较低的,还没有完全符合市民化的要求,成为其市民化的一大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不高。2006年,据国家统计局在全国的一次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为257%1274%5204%2667%598%。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工较低的文化水平,不利于职业的选择和报酬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收入的稳定性。

2.农民工的思想观念落后

农民工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他们进入城市后,很难融入城市生活。一方面,农民工不适应城市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行事,并且也很少与市民打交道,很少参与到城市社区的各种活动中去。调查表明,415%的农民工闲暇时间选择睡觉、365%的农民工选择聊天、426%的农民工选择看电视,不愿意参与到社区生活中去,不习惯城市人的娱乐方式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农民工的乡土观念较为浓厚以及在城市“边缘人”心态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农民工仍然认为自己的归宿是农村,自己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得农民工缺乏接受城市现代生活气息的观念,很难融入城市生活。(www.xing528.com)

3.农民工职业技能较低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产也趋向于专业化、精细化、全面化,这就对从业者职业技能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就业者提供更加专业化、技能化的劳动或服务。据媒体报道,广东等地专业技术工人匾乏,以致钳工收入甚至超过一般的研究生。然而,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及再培训机会的影响,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较为低下,一部分农民工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机械操作,如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门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中指出: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在这些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只占186%。可见,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影响到其职业技能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其转岗就业或转移就业,就业的难度也将增大,这对于农民工市民化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4.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农民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社会经济地位、政治素质影响以及现行政治制度对政治参与渠道的局限,使得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较低,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弱。有时即使农民工的利益遭到损害,他们只是采取一些非制度化的、非理性化的政治参与行为,这种行为不利于其利益的实现。由于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又缺乏利益表达机制,使得农民工的正当利益难以表达及其维护,致使农民工不能享受到公平的公民待遇。农民工在城市享受不到公平的国民待遇,会在心理上对城市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到其在城市长久驻足的愿望,进而影响到其向市民的转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