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莽韬光养晦,二十四史故事·政治卷,汉元帝后裔王莽的政治智慧

王莽韬光养晦,二十四史故事·政治卷,汉元帝后裔王莽的政治智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莽韬光养晦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他父亲死得早,未能封侯,而他的祖父、伯父、叔父八人都在元帝、成帝二朝被封为侯,所以,他的堂兄堂弟都依仗父亲的权势,过着奢靡的生活,彼此争相以车马声色夸富斗胜,而他却孤苦伶仃,生活贫穷。王莽善于弄虚作假。汉哀帝、平帝二世,王莽仍然位列三公。王莽这才诚惶诚恐、迫不得已似的接受了封号,但对新增户数及爵邑却表示要等百姓家给人足时再接受。

王莽韬光养晦,二十四史故事·政治卷,汉元帝后裔王莽的政治智慧

王莽韬光养晦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他父亲死得早,未能封侯,而他的祖父、伯父、叔父八人都在元帝、成帝二朝被封为侯,所以,他的堂兄堂弟都依仗父亲的权势,过着奢靡的生活,彼此争相以车马声色夸富斗胜,而他却孤苦伶仃,生活贫穷。然而,他并不因此而垂头丧气,相反却从小养成了折节求名、匿情钓誉的本事。长大后,为了让伯父大将军王凤提拔自己,王凤病重时,他主动悉心照料,亲自尝药,故意弄得一连几个月蓬头垢面,衣不解带。王凤果然被打动,临死时请太后和成帝关照他。王莽当上了黄门郎、射声校尉。

他对其他叔父也很孝顺,而且还礼意殷勤地结交当世的英杰,这些人便在成帝面前为他说情,使成帝对他产生了好感。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后来又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官职越大、爵位越高,干事就越谨慎,待人也越谦虚。他还把车马衣裘都送给了宾客,家中一件多余的都不剩,以至不少名士投奔他,许多将相卿大夫愿意和他往来。所以,当权的人更加称赞他,说客游士也到处宣传他,逐渐地,他的虚假名声甚至压倒了他的几个叔父。

王莽善于弄虚作假。他曾把他哥哥的遗孤王光养大成人,王光比他儿子王宇年龄小,但他把王光、王宇安排在同一天结婚。这一天,王府宾客满堂,一会儿,有人来说太夫人(王莽母)身体有些不舒服,应服某种药,王莽连忙起身入内侍候,到宾客散席时他已起身入内了好多次。他还曾经买了个使女,但被堂兄弟知晓后,他便说:“后将军朱子元没儿子,我听说这丫头会生孩子,所以给他买了。”说罢当天把使女送给了子元。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大司马曲阳侯王根年老告退。他推荐王莽代替自己,成帝便任命王莽为大司马。三十八岁的王莽在同辈中出人头地,继四位伯父、叔父后辅政,更想让自己的名誉超过前人,于是越发克制自己,过俭朴的生活。他把天子赏赐的金钱都用来招待宾客,聘请贤良充任下属官吏。他母亲患病,公卿列侯的夫人前来探视,见出迎的女子身着粗布短衣,还以为是王莽家的仆人,后来知道是王莽的妻子时,都大为吃惊。(www.xing528.com)

汉哀帝、平帝二世,王莽仍然位列三公。他利用阴谋手段,一一清除了政敌,满朝文武大都是他的心腹爪牙。他外表道貌岸然,说话冠冕堂皇,内心却奸诈无比。然而,上至太后下及臣民,都被他的假象迷惑了。

元始元年(1年),太后根据群臣的建议,想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却上书推辞,并且请求封赏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四人。太后再三让他本人接受封赏,他称病固辞。在太后封四人为四辅后,他还是称病不起。太后在群臣的又一次催劝下,终于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增加封户两万八千,并且赐爵赏邑。王莽这才诚惶诚恐、迫不得已似的接受了封号,但对新增户数及爵邑却表示要等百姓家给人足时再接受。并且他还建议太后对诸侯王的后裔、汉高祖以来各功臣的子孙以及现在任职的官员,都按级给予了封赏。这样,他既笼络了人心,又捞取了封号。

王莽不仅仅要安汉公的名号,而且更想要实权,要专断。他知道太后已经厌烦治政,便暗示公卿出面奏请太后道:“以前,按照功劳等级升至两千石的官员,以及各地举荐的官吏,大都不称职,应该让安汉公对他们加以考核。而且,太后也不宜亲自过问这些小事。”太后只好按公卿的意见,下达了一道诏书。自此以后,王莽握有可与天子权力相比的任免大权,成为可以随意左右汉室的安汉公,迈出了他篡汉立新的第一步。

汉书•王莽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