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印度洋:历史与地质的交融

探秘印度洋:历史与地质的交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和所到的西洋,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印度洋。希腊人最早称印度洋为厄立特里亚海,意为“红色的海洋”。印度洋的得名要比厄立特里亚海晚得多。到了1570年,在奥尔太利乌斯的世界地图集中,就正式称之为“印度洋”了,并从此约定俗成,人所共知了。因此,他们就把这个通往印度的广阔大洋称之为印度洋了。印度洋是地球上的第三大洋,而且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大洋。印度洋是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的大洋。

探秘印度洋:历史与地质的交融

怎样理解印度洋呢?

公元1405年至1433年期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经7次率领庞大的船队,遍访南亚、西南亚和东非各国。郑和所到的西洋,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印度洋。希腊人最早称印度洋为厄立特里亚海,意为“红色的海洋”。印度洋的得名要比厄立特里亚海晚得多。据有人考证,最早使用此名的人,可能是公元1世纪后期的罗马地理学家彭波尼乌斯·梅拉。在10世纪时,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编绘的世界地图上也使用过这个名字。1515年,在中欧地图学家舍纳编绘的地图上,把这片大洋标注为“东方之印度洋”,这里的“东方”一词是与大西洋相对而言的。到了1570年,在奥尔太利乌斯的世界地图集中,就正式称之为“印度洋”了,并从此约定俗成,人所共知了。

那么,为什么把亚洲一个国家的国名用来作为一个大洋的名称呢?这是因为在古代,欧洲人对东方所知甚少,只知道东方有个神秘的国家印度,那里十分富饶。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为了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进入这个大洋。因此,他们就把这个通往印度的广阔大洋称之为印度洋了。(www.xing528.com)

印度洋是地球上的第三大洋,而且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大洋。印度洋介于亚洲、南极洲、大洋洲和非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平均深度3897米,最大深度7450米(爪哇海沟),海水总容积2.91亿立方千米。印度洋北部为封闭水域:东北部有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新几内亚岛等岛屿,北部有亚欧大陆的印度次大陆、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东西有非洲大陆和澳洲大陆相对。它的南部是开放水域,东与太平洋、西与大西洋都有宽阔的水面相通,因而许多海洋学家也将环绕南极的水域划为南大洋。印度洋所属的海和海湾主要是红海、亚丁湾、阿曼湾、阿拉伯海、波斯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大澳大利亚湾等。印度洋的岛屿很少,其中的三个大岛为马达加斯加岛、索利特拉岛、斯里兰卡岛。

印度洋是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的大洋。印度洋洋底有一条“入”字形的海底山脉,这条山脉的各中央海岭是世界大洋中脊的组成部分。印度洋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北部的海、湾发育着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冲积堆。这种大型的冲积堆又叫深海扇,多由陆源堆积物组成。中世纪中期以来,喜马拉雅山脉明显上升,为深海扇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堆积物。孟加拉深海扇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向南延伸2000多千米,面积有200万平方千米,总体积达500万立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