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肝癌临床表现与症状

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肝癌临床表现与症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临床表现一、症状与体征早期肝癌可无症状,通常直径在5cm以下的小肝癌,70%左右无症状,无症状的亚临床肝癌亦70%左右为小肝癌。说明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肿瘤已较大。

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肝癌临床表现与症状

第五节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早期肝癌可无症状,通常直径在5cm以下的小肝癌,70%左右无症状,无症状的亚临床肝癌亦70%左右为小肝癌。说明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肿瘤已较大。

(一)症状

临床上,肝癌患者的症状来自肝内的肿瘤或肝炎肝硬化,颇难区别。肝癌患者由于肿瘤变大,会出现腹痛、纳差、腹胀、乏力、消瘦、腹块、发热、黄疸,但这些大多已属于中晚期症状,而且缺乏特异性

肝内肿瘤引起的疼痛是由于肿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或肿瘤包膜下破裂、出血。分别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呼吸时加重或急性腹痛。如肿瘤靠近膈肌,可以导致右肩痛。纳差常因肝功能损害、肿瘤压迫胃肠道所致。腹胀可因肿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乏力、消瘦可由恶性肿瘤的代谢产物与进食吸收少引起,严重者可引起恶病质。腹部包块是由于左叶或右下叶的巨大肿瘤。发热可因肿瘤坏死、合并感染以及肿瘤代谢产物引起。如无感染证据者称癌热,与感染不同,多不伴寒战。黄疸多为晚期表现,除肿瘤压迫胆道或胆管癌栓外,还可以合并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有肝病背景,也可以出现牙龈出血或鼻出血,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也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肿瘤位于肝脏包膜下,也容易破裂导致包膜下出血或腹腔积血。

(二)体征

肝肿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肿大、下肢水肿。如肝硬化明显,可有肝掌、蜘蛛痣,门静脉高压者或下腔静脉阻塞,会出现腹壁静脉曲张。

二、少见临床表现

副癌综合征为肝癌的少见症状,如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症等。文献中常罗列不少其他副癌综合征,如高血钙、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但临床实践中并不多见。

三、转移的症状

1.癌栓 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完全阻塞,会产生腹胀、食欲不振,急剧发生恶性腹水、难以控制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短期内发生肝功能衰竭。下腔静脉癌栓会出现下肢进行性水肿、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如癌栓进入右心房,患者会感到胸闷,癌栓脱落会导致急性肺梗死或脑梗死表现。

2.淋巴结转移 原发性肝癌特别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常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表现为:①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最为常见;②肿大的淋巴结导致幽门梗阻,出现腹痛;③淋巴结压迫下腔静脉出现下腔静脉阻塞,导致下肢水肿和腹水;④偶见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压迫腹腔神经丛出现麻痹性肠梗阻。黄疸、腹痛、下肢水肿与腹胀,都是肝癌患者肝内肿瘤或癌栓进展的症状,如果没有影像学检查参考,很难鉴别由腹腔淋巴结转移导致的症状。

3.骨与软组织转移 骨转移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如转移的病灶压迫脊髓,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压迫部位以下节段截瘫。有时伴有骨旁的软组织包块。

4.肺转移 转移的病灶不大时,基本没有症状,CT检查见肺内弥散多个小圆形病灶,随肺内转移灶的发展,可出现咳嗽、痰中血丝、胸闷、气急。

5.其他部位转移 肾上腺转移会引起腰背酸痛,如为右肾上腺大的转移灶,可压迫下腔静脉,产生下腔静脉压迫症状。脑转移可以出现头痛、恶心、神志不清、癫发作、中枢神经定位症状。

四、并发症

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肝癌结节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碍、胸水、感染等,少见者可有下腔静脉栓塞出现的相应症状等。肝功能障碍表现为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出现肝昏迷。

五、实验室检查

(一)肿瘤标记物(www.xing528.com)

肝细胞肝癌的肿瘤标记物最常用的是血清中甲胎蛋白(AFP),70%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升高。AFP升高的幅度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但可以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及α-L-岩藻糖苷酶等也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标志物,而CA19-9是胆管细胞癌的标记物,70%的胆管细胞癌患者会出现血清中CA19-9升高,也可以用作判断疗效的指标。

(二)血生化

常规的肝功能检查包括:胆红素、血清白/球蛋白比值、转氨酶(ALT和AST),以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就是根据这些指标,作为手术、介入、放疗等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并提供对这些治疗的耐受性

(三)病毒性肝炎标记

90%肝细胞肝癌与病毒性肝炎有关,为此,HBV与HCV标记的检测有助肝癌的诊断。

(四)免疫学检查

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较正常人低,各T细胞亚群的分布与比例,NK细胞的数值,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参考价值。有效的治疗,会使肿瘤引起机体免疫下降的因素被去除,细胞免疫可恢复。

(五)血常规

肝癌患者常出现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细胞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六、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显像

超声检查对<3cm病灶往往表现为低回声,对较大的肝癌病灶常为高回声。彩色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血流情况,以区别肝细胞癌或肝内其他类型肿瘤,也可以了解门静脉、腔静脉有否癌栓,腹腔淋巴结、肾上腺有否转移。超声检查价格便宜、方便,可作为肝癌普查或治疗中的患者定期随访。

(二)计算机体层扫描

螺旋CT诊断肝细胞癌采用动脉相与静脉相增强扫描,在动脉相,肝细胞肝癌表现为增强,静脉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CT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表现为,平扫时低密度伴或不伴有扩张的叶或肝段内的胆管,增强CT表现为肿瘤在动脉期为环状强化。目前高排挡的CT可以进行血管图像重建,了解血管与肿瘤的关系或有无癌栓。

(三)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用DTPA双芳酰钆配合物(Gd-DTPA)增强,提高诊断准确性,MRI可以了解血管情况,并产生冠状切和矢状切图像。胆管细胞癌MRI上的表现为T1加权低密度,T2加权为高密度。

(四)放射性核素显像

全身骨扫描可以了解是否存在骨转移及部位,其敏感性比X线平片、CT和MRI高,但常有假阳性,少部分假阴性。用18 F-FDG可以了解有否肝外转移,部分可以知道肝内的病灶,但价格较昂贵。

(五)肝动脉造影

血管造影常针对接受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患者,绝大部分肝细胞肝癌患者肿瘤为血管丰富、异常的动脉及毛细血管内造影剂浓染,但转移性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灶,其肿瘤血管不丰富,甚至缺乏肿瘤血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