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日益繁荣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日益繁荣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大众文化,分别从不同的部门、行业、地区、阶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适合广大群众需求的娱乐性、实用性文化。上述情况表明,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创造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大众文化,以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日益繁荣

二、日益繁荣的大众文化

文化学研究者一般认为,从接受和传播的角度讲,文化可以划分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而大众文化又称为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又称高雅文化。在当代中国,这两种文化都处于日新月异的变迁之中。

所谓大众文化,主要指在一定地区或国家中被一般人所信奉、所接受的文化。它是大众社会的产物。它的规范性不强,变易性较大,容易随着时尚的变换而变换。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而得到传达和表现。大致说来,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大众文化要求的是通俗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它更多地与物质生活相联系,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便于操作,赏心悦目,一般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电视文化、商业文化等,都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这些大众文化,分别从不同的部门、行业、地区、阶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适合广大群众需求的娱乐性、实用性文化。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由此而出现的被称为社会文化的大众文化,更是发展迅速,形式多样,深入人心。例如,遍及全国而且长盛不衰的各种各样的舞会,以及由此而来的舞蹈比赛,不仅使青年人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中年人显示了成熟的风采,而且也使老年人焕发了青春。老少咸宜、男女共赏的卡拉OK,风靡全国,成为群众性极强的通俗娱乐方式。单位联欢,酒吧自娱,邻里消闲,“卡拉OK大家唱”成为最为经济和亲切的方式。而且,这种娱乐方式由于新颖、方便、通俗,赢得了许许多多家庭的青睐。夫妻对唱,全家合唱,个人独唱,互相欣赏,自我欣赏,真是曲尽其妙,人尽其才。此外,层出不穷的气功养身、老年迪斯科、女子健美操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大众文化的繁荣昌盛,证明它有着广阔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至于各地根据地方特点搞的种种文化节,诸如荔枝节、古文化节、酒文化节、龙舟节、西瓜节,等等,都是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的具体表现。总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不断地被人们自觉更新。(www.xing528.com)

综观建国以来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改革开放这十多年,是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时期,也是它显示娱乐消遣功能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的时期。而且,我们也完全可以肯定地说,当代中国文化,如果把它看作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的话,那么,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居于这个结构的主导地位,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同处于政治文化规范之下。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分,高雅文化属于次要的成分。

上述情况表明,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众文化往往表现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多以“物化”的形式而存在,而发生作用。大众文化反映着普通群众的精神需求,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现实的中国文化的主要构成。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今天,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积极发展大众文化,逐渐提高大众文化的品味,通过大众文化的日益普及,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还要看到的是,中国社会是一个世俗化、大众化的社会,大众文化不仅在当今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而且在日后有着更为光明的前景。从历史上看,古代文化中的大、小传统的交融渗透十分明显而强烈。作为精英文化表现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圣贤人格和君子理想,最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遍社会心理,泛化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和道义感,成为普通群众乐于接受并且身体力行的大众文化。而作为道地的中国佛教禅宗,它的广泛流行,也是与它的世俗化、大众化的特点分不开的。当代中国,是个有着两亿多文盲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文化层次低,经济条件不好,因而社会大量需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通俗可行的大众文化。其实,毛泽东同志当年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的时候,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所说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实际上就是通俗的、适应大多数人需求的大众文化。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创造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大众文化,以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