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产品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这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般了解)

(一)在揭示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发展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可以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只是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更主要的是进一步揭示出这种弊端产生的根源,从而找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科学预见。

(三)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只是总体上指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的问题留给了后来的实践去回答。他们深刻地揭示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单选、多选)

1.产品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共产主义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产品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它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将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至于那时的公有制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

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统一

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占有,由社会共同组织生产及共同分配产品,这样,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就达致直接统一,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中得到实现,由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就达成了直接统一。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将不再通过交换价值的途径向社会劳动转化,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也不必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来进行。于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生产将被人类历史所跨越。

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它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选择题命制重点)

1.阶级消亡、国家消亡

随着人类步入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剥削和压迫也将不复存在,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也将失去作用,国家随之消亡。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对抗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失,政治斗争不再延续,战争也将不复存在,大量的社会资源将从军事活动中解放出来,造福于全社会。

2.消除“三大差别”

(1)“三大差别”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却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的。(www.xing528.com)

(2)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

(3)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异并不会完全消失,但已不再具有利益划分的意义,而只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表现。

3.社会与自然和谐

在共产主义社会,为生产而生产的利润动机不复存在,物质生产不再不顾人的实际需要而盲目扩张,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将达到动态平衡与和谐。

4.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也具有高度的觉悟,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贡献。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这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选择题命制重点)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1894年恩格斯应意大利人卡内帕的请求,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创刊号题词,《新纪元》希望恩格斯的题词能够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作了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且说,此外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话了。这是一句言简意赅的重要论断。

(1)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那时,人既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2)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不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都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3)人的发展是全体人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不再如同人类历史的其他阶段那样,必须以牺牲某些个人乃至某些阶级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代价。

2.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单选、多选)

人类历史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就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乐生的活动,因此,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时,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不再是分配消费品的尺度,因而劳动摆脱了谋生的压力,成为发挥人的才能和力量的活动。由于劳动使人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本质力量得到发挥,人能够体会劳动过程的高度创造性,劳动就不再是单调枯燥和具有强迫性的活动,而成为人们乐于从事的自我实现的活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

3.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理解性重点)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自由王国”是一种社会状态。按照恩格斯的思想,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就是指共产主义。当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自觉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自觉主人的时候,当人们对客观的社会和自然必然性有了正确认识,并能支配它,使其服务于人类的自觉目的的时候,人类就进入了自由王国,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时,客观的外在的力量处于人们的控制之下,劳动已失掉了单纯外在必然性的外观,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体现。自由王国并不是人类历史的终极状态,而是意味着人类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

人类社会的“自由王国”状态有三个特点:(1)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人们获得充分的自由劳动时间。这种自由时间可用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个性和聪明才智。(2)劳动成为“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发展的手段,人与劳动达成一致、自主活动与物质生活达成一致,个人消除了一切自发性,成为完整的人。(3)个人的自由以他人自由的获得为条件,人与自然、社会形成完美统一,构成一个联合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自由王国”既是一种理想状态,又是一项现实的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