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蒋经国选择李登辉继任,成果显著

蒋经国选择李登辉继任,成果显著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蒋经国从洗手间回来时,国民党中常委已经根据蒋经国的“提名”通过李登辉为副手候选人。当时,蒋经国之弟蒋纬国的接班呼声甚高,蒋经国此言一出,明确表示接班人是李登辉而非“蒋家人”。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李登辉“名正言顺”地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位置。他获得蒋经国的信任,这一点也是原因之一。李登辉还言必称蒋经国,声称自己是蒋氏父子政策的忠实继承者。

蒋经国选择李登辉继任,成果显著

李登辉回到台湾之后,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使李登辉再度从专业走向政治——这一回不是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是加入中国国民党

那时候,蒋经国出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力主台湾不能只是发展工业,而是应该“农工兼蓄”。蒋经国召见了这位有着教授、博士头衔的农业专家李登辉。

李登辉第一次被蒋经国召见时,只骑自行车前往,使得蒋经国对他的第一印象极好。在与蒋经国谈话时,李登辉从南北朝贾思勰,直到清朝袁枚,一口气背了好几首有关植物的诗词、典故,表现出在中国文化方面的修养,使蒋经国非常喜欢。当然,当李登辉谈起农业问题,更是行家里手。这样,蒋经国多次找李登辉咨询农业问题。每一回,李登辉总是拿出一大叠剪报、文件,上面有他阅读时所画的记号,他引用诸多数据加以分析,观点新颖,立论扎实,使蒋经国心悦诚服。再则,李登辉见蒋经国时,毕恭毕敬,总是只用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半倾着身子向蒋经国汇报,也给蒋经国一种谦虚、忠诚的感觉

不久,李登辉加入国民党。1972年5月,正在新西兰出席农业会议的李登辉,突然接到电报,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院长,他被提名为“行政院”中的“政务委员”。

从此,李登辉在台湾官运亨通,先后出任台北市市长,国民党中常委、台湾省主席等。

李登辉在台湾能够如此平步青云,全靠蒋经国大力栽培。那时候,蒋经国经常到李登辉家看望,且多次暗示李登辉:“要做大事的话,台湾省政府主席的职位是最合适的。”果真,在几年之后,蒋经国把李登辉送上了台湾省政府主席的宝座。

在台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政治笑话:198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蒋经国连任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副手人选尚未确定。当国民党中常委在讨论人选时,秘书长蒋彦士问蒋经国提名谁,正值蒋经国要上洗手间,答道:“你等会!”秘书长蒋彦士把蒋经国那“浙江官话”听成“李登辉”。当蒋经国从洗手间回来时,国民党中常委已经根据蒋经国的“提名”通过李登辉为副手候选人。

其实,蒋经国选中李登辉的原因,除了年轻、高学历(台湾那时候也注重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李登辉是“本省人”。

1984年,在李登辉上任之后,蒋经国借接受美国杂志采访之机,公开声言:“蒋家人不接班。”当时,蒋经国之弟蒋纬国的接班呼声甚高,蒋经国此言一出,明确表示接班人是李登辉而非“蒋家人”。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李登辉“名正言顺”地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位置。然而,以宋美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元老派”,极力反对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中央主席。宋美龄属意于“行政院”院长俞国华。

俞国华虽然不姓蒋,其实是“不姓蒋的蒋家人”。他原籍浙江奉化——蒋介石的老家。俞国华的父亲俞镇臣(俞作屏)是蒋介石少年时的同学,后到广东与蒋共事,死于1924年的东征之役。这时,俞国华只有10岁,由蒋介石抚养,与蒋经国一起就读于奉化城里的“锦溪学堂”。后来,俞国华于1934年从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便担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此后,俞国华作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随同蒋介石经历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俞国华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归来后,多年担任国民党政府高官,掌握经济大权。1984年,当李登辉被蒋经国提名为副手的同时,俞国华被蒋经国提名为“行政院”院长。

蒋经国去世之后,李登辉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已成定局,但是宋美龄不愿让李登辉独揽党政大权,所以写了亲笔信给国民党中常委,力主俞国华出任国民党中央代主席。无奈李登辉在国民党中常委中已经得到多数支持,而且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宋楚瑜在会上慷慨陈词,陈述中央主席非李登辉莫属的种种理由,最后声称:“我以一个党员的立场对俞国华同志今天这样的表现感到非常失望,现在我就退席!”言毕,宋楚瑜拿起桌上的文件包扬长而去,四座皆惊。国民党中常委会终于推选李登辉为国民党中央代主席,给了宋美龄以沉重的一击。(www.xing528.com)

李登辉上台之后,继续执行蒋经国的“民主化”、“本土化”政策,实现蒋经国的遗愿。

李登辉下气力振兴台湾经济,推行“建设六年计划”、“十二项建设计划”、“振兴国民经济方案”,努力要使台湾成为“亚太运营中心”。他在台湾经济建设上,特别是在发展台湾农业上,多有建树。

李登辉还发起“礼貌运动”、“排队运动”,提倡“音乐季”、“艺术季”、“体育季”,努力提高台湾民众文化素质。他本人是小提琴爱好者,网球高手,为民众树立榜样。

李登辉早在蒋经国时代,就坚决反对“台独”。他获得蒋经国的信任,这一点也是原因之一。他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明确地说:

“中华民国的国策,就是只有一个中国的政策,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

“自己虽然是台湾人,但也是中国人。台湾无论在历史、文化及客观条件下,都没有独立的理由与可能。台湾的前途在大陆。”

李登辉还言必称蒋经国,声称自己是蒋氏父子政策的忠实继承者。

应当说,李登辉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12年,尤其是前期,政绩是显著的。

我向来主张对于人物不能以后来论当初,也不能以当初论后来。人是会变化的,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我读到庄礼伟先生的一篇题为《透视蒋经国神话》的文章,十分赞同他对蒋经国与李登辉的客观、中肯的分析:

可以说,“蒋经国时代”是由半个蒋经国和半个李登辉共同完成的,即由蒋经国“执政”后期和李登辉“执政”前期共同构成。泛蓝阵营(引者注:指国民党以及从国民党中分离出来的亲民党、新党,又称“泛国民党阵线”,由于国民党的党旗是青天白日,蓝色成为国民党的“特征色”,所以也称“泛蓝阵营”)借谒陵(引者注:指2003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谒蒋经国陵)来否定“李登辉的十二年”(1988年至2000年),而推崇蒋经国的十三年(1975年至1988年),似乎没有看到蒋经国十三年前期的“蒋介石特色”,也似乎没有看到李登辉十二年前期的“蒋经国特色”,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

虽然蒋经国在岛内外受人景仰,但我们不能忘记他紧跟其父蒋介石在台实行白色恐怖的种种行为;虽然李登辉已经是千夫所指的“台独”分子和“媚日”分子,但我们也应当对于他执政前期执行蒋经国政治转型路线所取得的成绩,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