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显著成果

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显著成果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国高校功能扩展后,产学研合作一直是高校积极推进的方向。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批复成立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契机,集聚国内外优秀资源,各地市产学研合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高校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验室体系构建、提升孵化体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增长使得各地市在下一步新型研发机构的规划中,更多地考虑自身区域的特色及需求。

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显著成果

自我国高校功能扩展后,产学研合作一直是高校积极推进的方向。多年来,广东省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促进科教与产业紧密结合。如在全国率先推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鼓励大型骨干企业投入资金到高校、科研院所新建创新平台或资助已有创新平台建设,精准吸纳转化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国际合作平台、专业性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批复成立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契机,集聚国内外优秀资源,各地市产学研合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高校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验室体系构建、提升孵化体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推进高校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广东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是产学研合作的天然产物,是新时期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起步较早,在全国率先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的暂行办法》,规范和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并在能力建设、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科研仪器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地方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多主体协同创新格局,现已建成分布较为均衡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网络,吸引着国内外优秀资源,同时也是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亮点。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从2015年的124家发展到2017年的219家,数量超过全省科研机构的1/3。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前五名依次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图4-1)。其中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共有191家(含深圳),占全省总数超过87.2%,研发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超过700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8000件,当年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超595.5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自创区经济和产业发展。

图4-1 广东省各城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

数据来源:广东省科技统计网站,http://gdstc.gd.gov.cn/。

从组建方式来看,2017年全省219家新型研发机构中,院校与政府共建型、院校与企业共建型、转制院所、院校自建型分别为73家、13家、12家、2家,可见高校、科研院所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有效载体,通过整合外部知识来源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以知识的市场化手段如许可、衍生等大量参与外部市场,最终实现与外部创新源的耦合,形成科学发现驱动技术发明,技术发明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哺科学发现的良性研发模式,体现了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并行的发展理念。高校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既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实践,也是高校探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尝试。

图4-2 2017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按组建方式分类

资料来源:广东省科技统计网站,http://gdstc.gd.gov.cn/。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各地市,均十分注重发挥省内外优秀的高校资源,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先进制造等领域,集聚一批高水平科研人员、攻克前沿关键技术、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为地市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根据广东省科技厅数据显示,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各地市均有高校牵头建设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大部分是由省内高水平大学牵头建设,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同时省外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与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各市紧密联系,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香港的众多高校积极参与到省级研发机构的建设中,与深圳市、广州市和佛山市建成了多家新型研发机构。除了与高校共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外,自创区各市紧密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引进或设立高校牵头的新型研发机构,如珠海市引进复旦大学健康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究机构;肇庆市的华南农业大学(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已挂牌成立;佛山市的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成为清华大学首个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校内研究院。目前,随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壮大,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不断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成果,推动了创新成果产业化,并推动了自创区产品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增长使得各地市在下一步新型研发机构的规划中,更多地考虑自身区域的特色及需求。各地市鼓励高等院校等组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强化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能力,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佛山市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建设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研成果在佛山转化落地;东莞市加快建设东莞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的洼地,推进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等建设;中山市加快建设华南理工大学(中山)智能制造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构建高水平协同创新体系;珠海市加快建设华南理工珠海现代产业研究院、清华珠海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暨南大学在珠海建设科技创新园和工程技术研究院;惠州市着力推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惠州-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北化工(惠州)化工与材料研究院、惠州暨南大学食品生物研究院、武汉大学北斗应用(惠州)研究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华南石化科技港等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与创业孵化协同发展;肇庆市加快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肇庆)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师(肇庆)国际光电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江门市加快建设天津大学华南研究院;广州市在推进一批大型科研机构建设的同时,加快与省外高校合作建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二)高水平大学助推实验室体系建设(www.xing528.com)

高水平大学卓有成效的建设加快了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省重点实验室提质培优、推动了广东省实验室体系的构建。目前,广东省已基本建成了完善的实验室体系。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共有29所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7所广东省实验室,240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111所企业重点实验室[2]。其中29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12所是依托高校建设的,并全部位于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内(表4-6)。

表4-6 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资料来源:广东省科技统计网站,http://gdstc.gd.gov.cn/。

在7所省实验室中,有3所省实验室是依托高校建设的,其中2所高校位于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内,分别为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表4-7)。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集聚广东工业大学和粤港澳地区的相关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单位共同组建;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主要由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中子科学中心等单位建设。240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实现珠三角国家自创区重点发展领域全覆盖,其中绝大部分是依托高校建设的。完备的实验室体系对于提升自创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4-7 广东省实验室

资料来源:广东省科技统计网站,http://gdstc.gd.gov.cn/。

在现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室体系的基础上,珠三角国家自创区高度重视高校与实验室、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在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广东省实验室要对标国家实验室,在重点领域建设10个左右省实验室;支持省实验室与高校联合共建博士点、硕士点,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等来粤设立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等。

(三)高校提质自创区孵化体系

广东省非常重视珠三角国家自创区的孵化体系建设,并对以高校为首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用地保障。当前,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已形成了“前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的全孵化链条,孵化体系日渐成熟,高校在整个孵化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

首先,众创空间是伴随创新2.0时代出现的新型孵化器,由于其进入成本较低,是“全民创业、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根据运营机制不同可分为专业服务型众创空间、培训辅导型众创空间、媒体驱动型众创空间、平台依托型众创空间等。其中,培训辅导型众创空间大部分由高校主导,利用高校丰富的科教资源、紧密的校友网络和便捷的公共服务转化校园创新创意,有利于降低创业成本及风险,是高校科研人员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目前,珠三角国家自创区高校已具备国家、省、市不同层级的众创空间,并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共享。其中,多市均有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高校主导型众创空间,如广东工业大学运营的“广州大学城两岸四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广州大学运营的“三创营众创空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运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客空间”等。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运营的“凤凰山创业谷”,东莞理工学院运营的“微软众创空间”等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则成功申报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

其次,孵化器作为较为成熟的孵化载体,在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孵化方面起着重要的培育作用。根据主导载体的不同,由高校主导的大学孵化器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高校型企业的重要培育基地,进一步说,校地共建的大学孵化器更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政策工具。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依托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在高校型孵化器的建设上成效显著。目前,自创区多市均有高校主导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如广州市具有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广州中山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等,珠海市具有珠海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肇庆市具有肇庆市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等。

再次,大学科技园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如硅谷、以色列等地的重要创新发展形式,自创立起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为规范、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出台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指出“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各地市把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试验区,依托重点高校的优势资源提质提量。截至2018年底,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拥有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深圳虚拟国家大学科技园、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分园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有暨南大学科技园、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深圳大学科技园、佛山科技学院科技园、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等省级大学科技园。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各地市的大学科技园根据所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及当地发展需求进行建设,助力当地发展。如江门市依托清华科技园及启迪之星(江门)国家级众创空间资源在2016年拿下市、省、国家三个众创空间的资质认定,大大激励了当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信心;肇庆市大学科技园形成互联网基础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并拥有中巴软件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共6个园区,推动肇庆市高新区“一区多园”错位协同发展,进而引导全市新型工业化,打造现代科技工业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