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团结联盟:第三势力崛起、历史侧影、周美里与李登辉

台湾团结联盟:第三势力崛起、历史侧影、周美里与李登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美里说,台湾团结联盟现在提出这样的口号:一党独大民主笑话二党恶斗人民难过三党竞争台湾重生所谓“三党竞争”,是指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之外形成第三势力。台湾团结联盟代表第三势力。他起用台湾本土人谢东闵出任第六任副领导人,就是贯彻了他的这一思想。周美里女士说,正是李登辉充分了解台湾人民的政治诉求,所以他在执政以后,开始支持民进党,支持陈水扁。李登辉虽然年已九旬,在台湾政坛上仍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台湾团结联盟:第三势力崛起、历史侧影、周美里与李登辉

周美里说,台湾团结联盟现在提出这样的口号:

一党独大 民主笑话

二党恶斗 人民难过

三党竞争 台湾重生

所谓“三党竞争”,是指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之外形成第三势力。台湾团结联盟代表第三势力。

有人问,李登辉陈水扁都是绿营,为什么李登辉多次批评陈水扁?

周美里回答道,李登辉批评陈水扁,这很正常呀。民进党能够执政,是我们选出来的,所以我们有权监督他。他必须兑现最初对选民的承诺。

我说,李登辉在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引起很多批评,请予解释。

周美里就这一问题,作了详细的回答。

她说,李登辉与日本的关系很深,这是众所周知的,他曾在日本念书,年轻时他是日本人——他当时的国籍是日本。所以他当过日本兵,接受过日本的教育。就李登辉来说,国语并不是他的母语,日语才是他的母语。他受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影响很深,所以他有很坚强的意志力,他对自身的道德有严格的要求,他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可以说都是得益于年轻时所接受的日本教育。李登辉对日本文化也有很深的理解。

她话锋一转说,尽管李登辉与日本有那么深的渊源,但是他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从头到底是台湾人。他作为台湾人,并不仇视中国人。虽然他不喜欢中国文化,但是他喜欢鲁迅,喜欢郭沫若

她说,李登辉去日本的时候,参拜了靖国神社,纯粹是为了他死去的哥哥。他的哥哥作为日本兵战死,日本靖国神社为他哥哥立了牌位。李登辉多年没有见过哥哥,也没有拿到过哥哥的遗物,他到了日本,去靖国神社看望哥哥,这不是政治问题,只是家族的问题。

周美里以为,李登辉当上国民党执政时的地区领导人,纯属历史的偶然。蒋经国是一位有政治智慧的国民党领袖。他已经意识到,国民党政权作为外来政权,如果不起用一批台湾本土的知识分子进入国民党高层,国民党的政权是不巩固的。当时,台湾的经济迅速发展,民主诉求也相应变得强烈。他起用台湾本土人谢东闵出任第六任副领导人,就是贯彻了他的这一思想。后来,他选择了台湾本土学者李登辉作为继任者,也是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他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李登辉,把他一步又一步扶上接班人的地位。正因为蒋经国选择了李登辉,使台湾的政权交替避免了流血。(www.xing528.com)

周美里女士说,正是李登辉充分了解台湾人民的政治诉求,所以他在执政以后,开始支持民进党,支持陈水扁。台湾民众也正是基于反对外来者而支持陈水扁,因为在台湾民众看来,陈水扁不是“外来者”。当时李登辉借陈水扁顺势压制了国民党内的反对势力。正是他和陈水扁“里应外合”,终于结束了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

周美里指出,李登辉,他在掌控国民党的12年中,精心地运用了政治手腕,与国民党内保守势力周旋。当时,国民党内保守势力大都是资历很深的老国民党员,而且掌握着军队,李登辉是一个资历很浅的新国民党员,他曾经说过,最初他并不愿意加入国民党,但是,蒋经国先生要一手提拔他。若不是国民党员的话,怎么能够进入国民党中常会,怎么能够进入权力的核心?基于这样的考虑,李登辉才加入了国民党。李登辉是学者从政,当时并没有多少政治经验,而且又有着曾经加入过共产党之类的传闻。如果没有蒋经国的全力保护,他是不可能掌握国民党的最高权力,而他能够干倒保守势力,更是不容易的。当时,国民党政府作为外来政权,遭到台湾许多人的反对。李登辉以为“民气可用”。他正是借用了民气,战胜国民党内强大的保守势力。终于,民进党一下子成了执政党。可以说,当时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势,周里美认为李登辉作为领导人对台湾民主进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周美里说,李登辉既刚强又务实。务实才能成功。比如,“中华民国”“宪法”一开头就说“中华民国有三十五省”,这样的宪法不改怎么行?但是,他又以为,“宪法”不能一下子大改,要每一次改一点,往前走一小步,要逐步修改。又如,“正名”是要做的,但是首先要有民主国家之实,才能有民主国家之名。首先要扎扎实实做好台湾的民主化。所以,他一方面主张“正名制宪”,一方面又主张逐步进行。

周美里女士身为台湾团结联盟的发言人,又是李登辉先生的得意门生,非常清楚地向我介绍了台湾团结联盟及其精神领袖李登辉。我非常感谢她近两小时的谈话。

告别时,她赠送她的著作给我并签名存念。这本书是由她执笔与薛化元、戴宝村共同完成的。李登辉为这本书写下题词:“正确看待自己的历史,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后来,我读了这本书,尽管我难以苟同这本书的观点,但是这本书不失为了解台湾团结联盟及其精神领袖李登辉的基本观点的重要参考书。

李登辉虽然年已九旬,在台湾政坛上仍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的“就职大典”上,曾经说不出席典礼的李登辉,毕竟还是来了。我从台湾现场直播电视中,见到这样的细节:

正处于最忙碌时刻的马英九走过来的时候,未及与李登辉打招呼。夫人周美青细心,在马英九耳边说了一句,马英九连忙来到李登辉面前,与他握手。马英九发表就职演说之后,从台上走下来,又是夫人周美青的提醒,他又特地与李登辉握手。

连战则只是与李登辉点一下头而已,扭头就走了。

坐在李登辉后排的宋楚瑜,则从头至尾未与他打招呼,仿佛彼此不认识一般。显然,“兴票案”伤透了宋楚瑜的心。

倒是那位“行政院”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则特地跑过来与李登辉热烈握手,以表示她是“李登辉的人”(不过,此后不久赖幸媛又宣布退出台联党)。

关于李登辉,尽管他的政治生涯备受争议,不过有一点倒是不错的。据说,在台湾所有的政党领袖之中,李登辉是看书看报最多的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