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党代会首秀-毛泽东历史瞬间

毛泽东党代会首秀-毛泽东历史瞬间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上海发起组织召开党的一大的通知;月底,他和何叔衡作为一大代表,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内外七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的十二位代表。与会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毛泽东给与会者留下的印象是“很少发言,但他十分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毛泽东这个第一次党代会上的“书呆子”的历程,更是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

毛泽东党代会首秀-毛泽东历史瞬间

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上海发起组织召开党的一大的通知;月底,他和何叔衡作为一大代表,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内外七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的十二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日本)。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但他因广州公务繁忙不能抽身,特指派包惠僧参会。与会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

党的一大会议上,不少人常常引经据典,涉及许多理论问题。毛泽东给与会者留下的印象是“很少发言,但他十分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他很注意思考和消化同志们的意见,常在住的屋子里“走走想想,搔首寻思”,乃至“同志们经过窗前向他打招呼的时候,他都不曾看到,有些同志不能体谅,反而说他是个‘书呆子’‘神经质’”。

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贞观二年,唐太宗魏徵,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徵说道君主关键是要能“耳听四面,眼观八方”。古今一理,可见,毛泽东是智慧的,那就是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www.xing528.com)

中共一大的历史意义来看,一是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二是确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三是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大会还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缺席会议但当选为书记的陈独秀,当时有一封给代表的信,他在信中提出几点意见,希望会议郑重地讨论。“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主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发动群众。政权问题,因本党尚未成立,应俟诸将来,而先尽力于政治上之工作。”

现在看来,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的一大代表,他们的命运各有不同,有的背弃了自己最初的誓言;有的朝秦暮楚,一生在变节中度过。但他们中更多的人是为了自己信仰奋斗终生,包括献出自己的生命。虽说他们的命运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命运同20世纪中国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这个第一次党代会上的“书呆子”的历程,更是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