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伯邑考之父姬昌的报复行动

伯邑考之父姬昌的报复行动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伯邑考之父姬昌对妲己的报复听到自己的儿子伯邑考被帝辛处死后,姬昌深痛之余,誓要将帝辛的商国推翻。姬昌用的政治手段之一就是妖化妲己再丑化帝辛,以期得到其他各部落的响应。妖化妲己只是姬昌的一个手段,但却让妲己开始成为千古唾骂的妖后。更何况伯邑考还因为痴迷妲己而丧命,姬昌当然要把这笔账算到妲己头上,总不能到处宣扬自己的儿子因贪恋美色而致死吧。姬昌如此宣传妲己,就是为了激起人们的反抗,好乘机发动诸侯伐纣。

伯邑考之父姬昌的报复行动

伯邑考之父姬昌对妲己的报复

听到自己的儿子伯邑考被帝辛处死后,姬昌深痛之余,誓要将帝辛的商国推翻。姬昌用的政治手段之一就是妖化妲己再丑化帝辛,以期得到其他各部落的响应。妖化妲己只是姬昌的一个手段,但却让妲己开始成为千古唾骂的妖后。如果只是从丑化帝辛入手,恐别的部落不会轻易相信,毕竟帝辛英勇善战,还把商国治理成泱泱富国,但是他人到晚年,出现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宠爱妲己,这是众所周知的,他确实是对妲己宠爱之极,封她为后,又兴师动众建朝歌的金銮殿,劳民伤财,这是他晚年的作为。那姬昌就捉住了帝辛的小辫子了,使劲鼓吹他的纵淫歌舞生活,让帝辛失去王者的威严。在这鼓吹中总要有个配角,很不幸,年轻的妲己成为王者之争的牺牲品。更何况伯邑考还因为痴迷妲己而丧命,姬昌当然要把这笔账算到妲己头上,总不能到处宣扬自己的儿子因贪恋美色而致死吧。

然后就有了各种关于妲己的传说,说她妖艳迷人,伴着靡靡之音起舞,缠着帝辛。于是帝辛荒理朝政,日夜歌舞升平。说帝辛还在卫州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更谣传,九侯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让众诸侯愤怒。

造谣还说,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说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此谣言,激发了奴隶们的愤恨。

姬昌如此宣传妲己,就是为了激起人们的反抗,好乘机发动诸侯伐纣。

在《封神演义》中,姬昌广泛招贤纳士,笼络各路神人最后击倒帝辛,这只是演义的传说,不可取。在历代贤书中,姬昌也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他在位时,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小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www.xing528.com)

最后姬昌的部落能成功,显然他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只是不似传说的那样是个正面英雄罢了。

根据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像帝辛成为万恶之君,自然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五百年才出一个。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就更数不胜数了。其实,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据说文王善演周易,今天的周易就有姬昌的整理之功,也许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无论《封神演义》还是历代贤书中的描绘,终印证一个道理:胜者为王,败者寇。姬昌部落胜利了,所以他掌握书写历史的优先权,妲己帝辛们自然就成妖后、恶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