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列斐伏尔及其影响力

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列斐伏尔及其影响力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8年列斐伏尔加入法国共产党,很快成为法共首屈一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按照对列斐伏尔推崇备至的爱德华·索亚《后现代地理学》中的说法,英语世界列斐伏尔的传布起步较晚,主要是1968年,是时任教巴黎第十大学的列斐伏尔作为“学生运动之父”,承担了革命失败的后果。列斐伏尔经哈维、索亚、曼纽尔·卡斯特尔等人的鼎力举荐,在英语世界的风头后来居上。

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列斐伏尔及其影响力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生于法国南部朗德省的阿热莫村(Hagetmau),早年他在巴黎大学(索邦)攻读哲学,1920年毕业。到1924年,他在“哲学”小组中,同保罗·尼赞、诺伯特·古特曼、乔治·弗里德曼和乔治·波利策等一班后来的大家酝酿起了哲学革命。这也使他们同这一时期流行的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过从甚密。1928年列斐伏尔加入法国共产党,很快成为法共首屈一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4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广有影响的著作《辩证唯物主义》,始自黑格尔的辩证法,事实上成为贯穿列斐伏尔以后著述的一根主线,其中凸显的异化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也与是时鼎力构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斯大林主义迥异其趣。7年后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问世,此书不仅是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主题向社会学扩展,而且奠定了之后日常生活哲学研究的不二经典地位。同时阴差阳错,身不由己成为法共抨击萨特存在主义的理论先锋。而反过来,列斐伏尔早期著作中的方法论,又被萨特日后《辩证理性批判》所汲取。1956年列斐伏尔出版《马克思主义中的现实问题》,以其浓厚的反斯大林主义倾向,以至于尽管他鞍前马后为法共效命,不遗余力批判萨特甚至他本人的先时同事尼赞,还是蒙羞给开除出党,由此开始了他与法共分道扬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道路。而且反过来,从法共的第一理论家,变身为法共政治的第一批判人,包括日后批判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走知识精英的技术主义路线,脱离了生活实践。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和影响更大的《空间的生产》,英译本姗姗来迟都是在1991年出版。事实上大卫·哈维在给《空间的生产》英译本所撰后记中,首先还在给英语世界系统介绍列斐伏尔的生平和著作。按照对列斐伏尔推崇备至的爱德华·索亚《后现代地理学》中的说法,英语世界列斐伏尔的传布起步较晚,主要是1968年,是时任教巴黎第十大学的列斐伏尔作为“学生运动之父”,承担了革命失败的后果。对列斐伏尔失望之余,便是对立面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这两大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路走红。但是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列斐伏尔经哈维、索亚、曼纽尔·卡斯特尔等人的鼎力举荐,在英语世界的风头后来居上。他的90年年华中,学术生涯数度起落,最终不仅波及哲学的发展,而且公认是深深影响到了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以及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可以说,他的“总体人”目标,最终是他自己身体力行予以践行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