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苦难是孩子的精神财富,基层公务员手记提供成功案例

苦难是孩子的精神财富,基层公务员手记提供成功案例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磨难是孩子的精神财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为父母的对孩子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以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吃苦精神和吃苦能力的培养磨砺。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郝丁就是父母教育子女成才的成功案例。

苦难是孩子的精神财富,基层公务员手记提供成功案例

磨难是孩子的精神财富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为父母的对孩子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以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中。在父母看来,文化知识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事业有成的资本,为成才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吃苦精神和吃苦能力的培养磨砺。一旦使这些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走向社会,很可能因经受不住种种挫折而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违背了父母的良好愿望。

“自古雄才多磨难”,举凡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大智大勇大才大德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和企业家等,无一不是历经磨难的人。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卢梭就说过:“我在很多学校学习过,但是,我学得时间最长,收获最大的学校是苦难。”耀眼的成就,决非轻而易举侥幸获得,而是经历了十分艰难困苦的磨练和奋斗,吃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苦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例如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划粥苦读”,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得“用自己的生命做实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炸药数次经历生命的危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这些成功者的人生写照。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种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

吃苦精神和吃苦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开发一样,必须从小抓起。古往今来,凡是有远见卓识的父母,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西方的一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为他人打工挣钱,供自己买玩具或是旅游,还有的让孩子远离大人参加夏令营,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掏钱给孩子买罪受”。这些家长都把吃苦的训练视为子女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人生必修课,极有远见卓识。

《中国青年》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的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为培养锻炼自己的独生儿子郝丁早日成才,曾与儿子签订了一份双向自立协议:让郝丁独自解决未来生活中包括求职、婚育等在内的一切问题,而自己的晚年也不需要郝丁的赡养。这项协议当初不仅引起了妻子和儿子的强烈不满,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大惑不解,称为“‘绝情’的父爱”。郝麦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郝丁小时候是家庭生活的中心,父母事无巨细呵护宠爱,其结果是郝丁上小学三年级了,衣服都穿不好,穿鞋更是分不清左右。而且不懂节约,也不知谦让,无论什么东西吃一半儿就扔。学习不入门,甚至背着父母逃学。(www.xing528.com)

郝麦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认为与其为孩子提供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儿子变成父母翅膀底下四体不勤的依人小鸟,还不如把小鸟放飞大自然,使之成为能够在挫折中飞翔的雄鹰。就是从那时起,郝麦收说服妻子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他的生活能力。郝丁失去依赖,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中专毕业后,为了找工作,内向的他开始学着在人才市场推销自己,先后当过打字员、酿酒厂工人,经营过小店,并自觉地参加了专科、本科班知识的进修,又重新从广告公司业务员做起,直到担任公司的策划经理。不到三十岁的郝丁又到了国内知名晚报工作,收入也超过了父母亲的总和。郝丁深有体会地说,是协议把我逼上了绝路,它是推动我成才的一个动力,我因此而感谢我的父母。

郝麦收的做法从表面看似乎有些苛刻,甚至残忍,实际上正体现了家长对子女更深沉的爱。如果孩子从小就具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再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就会如虎添翼,在他今后的人生征途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郝丁就是父母教育子女成才的成功案例。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先吃得起苦。”请天下做父母的,都认真地回味思索一下这句箴言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