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疏通管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加强疏通管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在当代文化快速发展的前景下,要加强疏通和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各类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投入机制,为人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加强疏通管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在当代文化快速发展的前景下,要加强疏通和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着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艺思潮的引领能力。

提高对文艺思潮的引领能力,必须用科学方法引导文艺思潮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蓬勃生机和繁荣局面,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在思想理论和精神文化乃至文艺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要引导文艺思潮健康发展,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社会成员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一定的思想认识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深层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显露,使人们思想认识问题也相对地增多起来。这也是多样化文艺思潮产生发展的根源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和解决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在释疑解惑、理顺情绪上下工夫。二是必须提高对文艺思潮的预判能力。有效引领文艺思潮,就应加强对文艺思潮的前瞻性预测,以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有关方面的变化,揭示文艺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预知可能出现的不良思潮,善于根据文艺思潮发展来觉察其未来的变化,为做好引导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

其次,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一般来说,文艺思潮不是孤立地、抽象地存在的,它总是以某一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依托、载体而存在的。特别是一些有较大影响、有某种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的文艺思潮更是如此。当前我国一些错误思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科学、学术的面貌出现,把其社会意识形态性掩盖起来。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为”和“双百”方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把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最新成果灌入到哲学社会科学之中,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为人民事业发挥思想作用,不断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文艺思潮的政治责任感和光荣感,对于引领文艺思潮是极为重要的。

再次,要把“引领”工作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www.xing528.com)

一是要把“引领”工作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要重视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把“引领”工作贯穿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真正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二是要重视新闻舆论方面的工作,认真办好各级各类的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各类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7)所有的媒体都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特别是在有关热点和突发事件上要善于针对人们的思想疑虑,主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疏导公众情绪,努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要重视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功能强大的新兴媒体,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影响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构建定位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倡导文明办网和上网,引导网民理性讨论问题,表达意见,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三是要重视精神文化产品和基层文明创建活动,使“引领”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道德情操和思想观念。要按照“三贴近”原则,根据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善于运用各种文化产品、文化形式、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文艺思潮的工作落实到各个基层单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渗透进、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中,逐渐地化为人民群众的心理、感情、观念和行为。

最后,重视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投入机制的工作,为实现有效“引领”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公民文化权利,而且对提高民族精神素养、优化社会人文环境、树立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市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体现的强大功能,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投入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构筑坚实的物质和非物质基础。要不断创新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方式,实现从传统单一手段向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资源的转变,不断改进文化传播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开展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课题研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文化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投入机制,为人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