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放式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奇瑞汽车案例分析

开放式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奇瑞汽车案例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5案例分析本节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为例,验证开放式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轨迹。5.5.1仿制能力阶段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诞生得益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951工程”汽车项目。5.5.2创造性模仿阶段2000年,奇瑞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集团开展合作谈判,于第二年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5.5.3自主创新能力阶段奇瑞汽车一直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开放式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奇瑞汽车案例分析

5.5 案例分析

本节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为例,验证开放式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轨迹。

5.5.1 仿制能力阶段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的诞生得益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951工程”汽车项目。为了改变本地经济落后的局面,安徽省芜湖市政府决定生产汽车。1996年,安徽省芜湖市政府代号为“951工程”以2 500万美元的价格从英国福特公司购进了汽车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及一条生产线。奇瑞汽车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尹同耀曾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工作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生产车间主任,精通汽车的生产技术,奇瑞第一款轿车的底盘是模仿“一汽大众”的捷达轿车底盘,同时车身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此外,奇瑞汽车早期的主要技术人员鲁付俊、高立新等都是从其他的汽车公司来到奇瑞汽车公司,与他们同时到来的还有大量的技术。当初从英国购买发动机技术时,英方派来20多名技术工程人员,负责设备的安装指导工作。最后虽然因各种原因提前离开,但奇瑞汽车公司的员工在缺少技术的情况下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9年生产出属于奇瑞自己的第一台整车。

在仿制能力阶段,奇瑞汽车以福特公司的发动机技术及生产线为基础,以捷达车型为模板,通过员工的干中学,实践中探索,具备了生产整车的能力。

5.5.2 创造性模仿阶段

2000年,奇瑞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集团开展合作谈判,于第二年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汽车在使用大众零部件供应的基础上实行再创新,在同年推出“风云”轿车,该款轿车在性能上与当时市场的桑塔纳、捷达、富康不相上下,但价格上却便宜了近1/3。此后,奇瑞推出的QQ、东方之子和旗云3款车型,其中QQ的发动机来自中国东安公司,东方之子的发动机来自三菱集团,而旗云的发动机来自于宝马克莱斯勒公司。(www.xing528.com)

在创造性模仿阶段,奇瑞汽车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然像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仍然靠引进,但是已经完全具有了生产汽车其他零部件的能力。

5.5.3 自主创新能力阶段

奇瑞汽车一直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奇瑞汽车成立了多个技术研发部门,如汽车工程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规划院等。奇瑞汽车还分别与零部件供应商、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联合研发体系。此外,奇瑞汽车高度重视创新意识,从企业组织、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2008年,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2009年,获得国家授予的专利总量达2 624件。

5.5.4 协同创新能力阶段

在与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企业通常选择的是合资生产汽车,而奇瑞汽车则独辟蹊径,在坚持自主决策的基础上与世界顶尖的技术公司联合研发。在联合开发的过程中,奇瑞汽车坚持“产品由自己定义,技术路线双方共同协商”的原则,这种联合研发的方式一方面让奇瑞汽车快速嫁接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让员工参与研发环节,提高了企业人才的研发能力。企业在获得完整知识产权的同时还积淀了企业创新知识。奇瑞汽车与奥地利AVL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委托该公司设计从0.8~4.2升不等的18款发动机。此外,奇瑞汽车还与台湾的福臻公司合资组建了一个模具公司,以逐步掌握模具制造技术。

在协同创新能力阶段,奇瑞汽车的发动机计划和模具计划为公司将来的高速增长做好了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