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一县一业战略加速生猪产业增长

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一县一业战略加速生猪产业增长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县养猪业发展势头强劲。实践证明,没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有效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的开展。麻巷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为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树立了样板。资金上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推进。

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一县一业战略加速生猪产业增长

实施“一县一业”战略 加快生猪产业发展

平定县委、县政府

十一五”以来,平定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阳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2”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的总体思路,把发展畜牧业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县把加快发展养猪产业作为实施“一县一业”战略,促进农民调产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倾力打造全省生猪产业示范基地县,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全县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主要成效

从2009年开始,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平定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打造全省生猪产业示范基地县的战略定位,以“培植标准化养猪园区、养猪专业基地村、养猪大户”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取得了可喜成效。全县养猪业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量达23万头,规模养猪场户达到150多家,养猪专业村达到55个。养猪业收入7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元,占到全县畜牧业人均纯收的52.3%。全县规模养猪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千头以上规模猪场达到了26个,其中万头猪场3个,5000头猪场5个。涌现出了远鹏、余康、盛民、华亿、坡底等一大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养猪基地。阳泉远鹏养殖有限公司是目前阳泉市养殖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种猪繁育示范基地。工程总投资为4300万元,具有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5000头和优质种猪5000头的饲养量达到“双万头”的生产规模。三年来,全县生猪良繁体系不断健全,走在了全省前列。重点加强了良种精液生产体系、人工改良服务体系、精液高效配送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建成了全省一流百头种公猪站,累计完成了生猪人工改良3万多头,辐射到了周边郊区、盂县、昔阳井陉等四个县区的300多个规模场、10000多个养殖户,繁殖优良品种生猪30多万头,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猪产业已成为全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

二、全县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主要举措

(一)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多年来,县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养猪场户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组织研究养猪业专题会议,制定发展规划,为养猪业发展明确方向、制定政策、确定目标、营造环境、协调问题、解决困难。实践证明,没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二)关键在政策的支持

为了使养猪业成为全县畜牧业的优势产业。县委、县政府配套完善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县政府连续5年每年将拿出200万元用于畜牧业发展,其中每年拿出150万元用于扶持养猪产业。其中,对新建饲养量达5000头、3000头、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分别奖助资金20万元、10万元、5万元;改、扩建饲养量达5000头、3000头、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分别奖助15万元、10万元、3万元。县里还明确规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在资金投向上要向畜牧项目倾斜。全部农业方面的支农资金均以畜牧业为重点,水、路、林、农机等配套进行整合使用。优先支持养殖业发展,为发展养殖业在资金和环境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关键在于服务的支撑

1、在“硬件”建设上求突破。按照“完善县一级、改革乡一级、配齐村一级”的原则,实施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全县横向上形成了“防、检、监、测”四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纵向上形成了县级有局、乡镇有站、村有防疫员的三级畜牧科技服务网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

2、在“软件”建设上下工夫。为了搞好畜牧科技服务,我县在技术培训、场区规划、业务指导、信息服务、项目建设等方面下工夫,谋实效。采取集中培训、巡回演讲、现场说教、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定期对全县重点养殖场户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每年培训养殖技术人员1500多人次。在创新畜牧科技服务机制方面,通过建设平定畜牧兽医网站,实现了畜牧部门和养殖场户的联系和互助,为农民搭起了依托科技信息实现增收致富的平台。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有效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灵活务实有效,对破解发展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欢迎。锁簧镇麻巷村是典型的纯农业行政村,2000年以来,村、支两委因地制宜,带领群众搞养猪产业。2005年,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县畜牧部门的引导下,成立了“平定县兴隆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了机构,制定了章程,为会员户提供“六统一”服务,即: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购买饲料、统一提供信息服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这些年来,在合作社地带领下,全村养猪规模户达42户,其中100头以上的37户,500头以上的3户,1000头以上的2户。2010年全村出栏生猪9000多头,存栏能繁母猪520头,畜牧业总收入1000多万元,畜牧业人均纯收2892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41.4%。麻巷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为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树立了样板。(www.xing528.com)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最大的困难仍是资金问题。资金上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推进。

(二)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信息服务方面要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真正为农户提供全面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三)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积极培育和引进生猪加工龙头企业仍是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

(四)要大力提高农户素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抵御养殖业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全县养猪业要本着建基地、扶大户、上规模的原则,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使养猪业不断壮大,形成基地连农户、农户增效益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建成500个高标准规模养猪户,100个千头规模养猪场、10个万头养猪示范园区,辐射全县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继续把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建立“一村一品”工作评优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集中抓好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要对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更加深入人心,使推广支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定期召开“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场交流会,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3、落实扶持政策。县财政要优先保证250万元扶持资金的足额到位,重点用于养殖园区、小区、大户的以奖代助和畜禽品种改良。使畜牧业稳中求进,巩固发展。同时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上级的补助政策,落实配套资金。

4、抓好招商引资。按照“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原则,利用各级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我县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作者单位:平定县委、县政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