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熟知并非真知,激励人生法则

熟知并非真知,激励人生法则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熟知并非真知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怀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族人特别崇拜一个名叫“戈尔肖克”的东西。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一向以为最熟悉的词竟然一无所知。这个故事印证了哲学家黑格尔的一个说法:熟知并非真知。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熟知形成了我们的常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识是大多数人熟知的,而熟知的东西更加潜伏着危险,因为“熟知并非真知”。

熟知并非真知,激励人生法则

熟知并非真知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怀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族人特别崇拜一个名叫“戈尔肖克”(Golshok)的东西。他们相信,“戈尔肖克”孕育着生命和智慧,就像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和一泻千里的亚马孙河,它是称量善恶的天平,是佑护人们幸福的万应符咒。由于这个词实在重要,每一代智者都投入毕生精力,青灯黄卷,面壁冥想,企图破译它的真谛。他们的言论汇集成典籍,流传于民间,成为人们世代信守的金科玉律

终于有一天,一个对此感到厌倦的人问道:什么是“戈尔肖克”?这个词究竟指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下子惊醒了所有被“戈尔肖克”催眠的人。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一向以为最熟悉的词竟然一无所知。

这个故事印证了哲学家黑格尔的一个说法:熟知并非真知。

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熟知形成了我们的常识。常识是负载人生海洋,人们成长的过程譬如学游泳,学会常识才能生活。会水的人能让水托举着不至沉溺,同样,想游得快也会遇到水的强大阻力。健康的常识能指引人获得平安,走向光明,如冷了穿衣,饿了吃饭,不懂就学,不会就问。这些姑且不论,有意义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克服水的阻力游得快些。这就需要检视探讨一下哪些常识于我们不利,以及如何克服。(www.xing528.com)

孔子教育我们凡事“三思而后行”。然而常识往往不在“思”的范围内。因为某些常识化为人们心中不可动摇的精神权威,获得了不受思维审视的豁免权。大家都见过东西往下掉,譬如苹果落地,而不去思考什么是地球的吸引力;一般人说话都合乎语法而许多人并不懂得语法。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常识不再是人们思考的对象,而成了人们思考的支点。常识是大多数人熟知的,而熟知的东西更加潜伏着危险,因为“熟知并非真知”。

常识,是相对于专门知识而言的一般的普通的知识,是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教条,人们不能离开它,但又不能停留在这个范围内。历史一再启示我们,人类思想的进步,都是在突破常识中实现的。

对苹果为什么落地的追问是产生智慧产生巨人的起点。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是对“为什么”的无穷无尽的解答尝试。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高于常识的地方,就在于它用怀疑和批判的目光洞穿了常识中的壁障,使一切联系起来,流动起来,变得亦此亦彼。因此,确立哲学的理性精神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将使人敏思锐目,不断摆脱蒙昧无知,走向精神自觉。既不墨守成规,也不随波逐流,而是在精神上独立不倚地站立起来,运用理性精神或批判精神思考和审视生活和自身,决不精神瘫痪。在目前改革的时代,面对五光十色的生活,思想观念良莠混杂,如果没有哲学的批判精神和超越精神,是很难驾驭和挺立自身的。只有按照哲学思想的指引,才能免于沉沦;自觉行动,才能超越常识生活的局限,完成健全理想的人生。

学习哲学,最重要的是锤炼一种冷静的理性品格,培养一种超卓的思想力量,确立一种批判精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