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音乐名作赏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经典音乐名作赏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管风琴曲一直是巴赫音乐创作的重心。这首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就是巴赫1708~1717年在魏玛任宫廷管风琴师和宫廷乐队队长期间所作。本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托卡塔》,第二部分《赋格》。

经典音乐名作赏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管风琴曲一直是巴赫音乐创作的重心。尤其是在担任魏玛宫廷的管风琴师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管风琴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以宗教音乐为题材,就如巴赫所言——所有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不变的动机,除了赞颂上帝,纯洁灵魂以外,没有别的。但是,在宗教音乐的创作中,巴赫用新教的理念,众赞歌的曲调,对已有的管风琴曲或者其他的音乐形式进行改变和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后来音乐创作的方向。据研究学者统计,经巴赫改编的管风琴曲多达170首,它们被统称为《众赞歌前奏曲》。这一时期,巴赫认真研究、吸取了维瓦尔第、科雷利等意大利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写作手法,虽然如此,在前奏曲或者托卡塔、幻想曲复调音乐最重要的赋格曲相组合的形式中,巴赫依旧维持并且磨炼自己独有的音乐特色和创作风格。根据巴赫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巴赫既可以把音乐做到平缓舒展,也可以做到悲怆低沉,更可以驾驭雄伟壮丽。能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完美的作曲家,巴赫绝对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这首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就是巴赫1708~1717年在魏玛任宫廷管风琴师和宫廷乐队队长期间所作。曲名中的托卡塔与赋格是一种较小的音乐体裁。托卡塔,是一种速度极快,节奏匀称,清晰的乐曲,没有徐缓的段落,全曲时值短促,均等的音符组成。赋格,复调音乐曲式之一,主题是一个单音旋律,简洁,鲜明突出,富于表现力,运用模仿对位,将主题在几个声部中同时展开,造成曲调之间不停顿的流动。本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托卡塔》,第二部分《赋格》。全曲写作技巧通畅华丽,音乐情趣高亢悲壮,跌宕起伏,充斥着戏剧般的发展与激情。

第一部分——《托卡塔》,速度极快,节奏紧凑,音乐织体结构简洁有序,写作手法呈现出比较随性的特点,曲调轻松,活跃。主题动机始终贯穿其中,在三个段落中,自由地进行变奏,步步高驱的音乐体现,营造出一种狂放、奔涌的不安稳氛围,在第一时间激醒听众并使其精神为之一振。

谱例3(www.xing528.com)

音乐在一开始时,选用慢板速度,像是激情壮丽的前奏。随后主旋律在下行音阶上低回流动,紧接着迎来颇为急速的变奏,渲染悲壮气氛。

第二部分——《赋格》,音乐是紧接着第一部分的风格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与第一部分有所不同的是,这一部分中不再是作者即兴性的写作,反而更注重音乐织体结构上的繁复,这些更多地体现在主题和结构等方面。具体说,第二部分,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充实,主题在高声部和低声部中更集中、明显,这种交互进行,形成此起彼伏,绵绵不尽的视听效果。

谱例4

巴赫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究其缘由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深深扎根于德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把民歌、民间舞曲和新教圣咏等音调广泛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同时吸取意大利和法国音乐创作的技术和经验,将欧洲艺术传统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完美结合。他的作品内涵极为丰富,富有高度的理性和结构感,常常带有悲壮的特点。作品深刻反映当时德国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人道主义思想。巴赫的音乐思维具有高度的逻辑性,身体力行,用实践把复调音乐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翻开音乐创作辉煌的一页。巴赫的音乐创作范式是后人争相研究、模仿、学习的宝藏,他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必定深深影响着自他以来的世界各国音乐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