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音乐赏析

《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音乐赏析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柴可夫斯基的第四到第六交响曲,由于思想内容与情绪都比较接近,所以被称为是“悲剧三部曲”。《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绝笔,同李斯特的《前奏》一样,是作曲家一生经历感受的写照。在哀切、低沉的音调,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曲“悲怆”的基调。这颗饱受创伤的心灵也许在失去梅克夫人的时候就可以停息了,但它一直延续到《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作了最后

《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音乐赏析

《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到第六交响曲,由于思想内容与情绪都比较接近,所以被称为是“悲剧三部曲”。这几部作品在揭示人的精神及人同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方面,都达到一定的哲学深度,反映了悲剧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悲怆”是他悲剧的最后一幕,也是他全部创作活动的总结。可称为真正的“绝笔之作”。这部作品深刻有力的反映了他个人的苦难与斗争、愤怒与抗争及对生活、幸福、爱情的热烈探求。其中关于内心的痛苦、逐渐熄灭的绝望,抑郁寡欢的断肠愁绪,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绝笔,同李斯特的《前奏》一样,是作曲家一生经历感受的写照。柴可夫斯基的一生更加坎坷,心灵的痛苦更为深厚。作品创作于1893年,全曲由四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柔版、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先是一阵疑惑不安,之后是很长一段甜蜜温馨的喘息,作者深情地欣赏着哺育他的俄罗斯大地,有《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味道。但最终受到当头一棒,从梦中惊醒,强烈起伏的音响碰撞着,不得不卷入人生的旋涡,现实是不容逃避的,必须顽强地与命运奋起抗击。末尾安详的副部主题重现,暂时摆脱冲突后,倍加珍视宁谧和谐的生活,自然地进入下一乐章。

引子: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柔板,由低音提琴奏出半音下行的低音部开始。大管在阴暗的背景下,奏出沉重、叹息的音调,似一位历尽坎坷,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悲痛而沉静的思考。在哀切、低沉的音调,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曲“悲怆”的基调。

谱例242

呈示部主部主题从深沉的呻吟变得急促起来,似饱尝忧患的心灵在振奋,燃烧着希望的火焰:

谱例243

副部主题温和抒情,同时又带有一点辛酸,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演奏。这是柴可夫斯基最真挚动人的音乐主题之一,它充满了亲切的抒情性与歌唱性,仿佛是处于甜蜜的回忆中;在遥远的童年,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给痛苦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

谱例244

然后,就连这甜蜜的一刻也逐渐减弱,最后只剩下一支单簧管,孤独地在咏唱这断断续续的乐句,像是沉入了对无比珍贵的往昔的回味之中。突然间,全乐队猛然一击,犹如晴天霹雳,打破了梦幻般的回忆,急风暴雨般的展开部突然袭来。这是内心迸发出来的狂风暴雨,紧张的搏斗、悲剧性的起伏。在发展部的结束处,出现长号奏出的“神圣的安息”,预示着死亡的不可避免。当音乐进入主题再现时,第一、第二主题都变成了绝望的、凄婉的余音,音乐描绘了断肠的意境

第二乐章是复三部曲式,优雅的快板。“别致的五拍子圆舞曲”,如歌的旋律,民族的诗情画意……重新体味着生活,虽然心灵受过折磨,渗透着淡淡的悲伤,但依旧倾诉着内心对美好生活不渝的理想,陶冶着一颗纯净的心灵。这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部分:由大提琴、木管和弦乐器交替奏出五拍子温柔、优雅而抒情的圆舞曲主题,把人们引进安宁、幸福之中:

谱例245

第二部分由长笛、第一小提琴、大提琴奏出以二度下行为特征的叹息音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无比哀伤的情感:

谱例246

第三部分乐曲重现了第一部分的温柔、优美的抒情旋律。紧接着又转变了阴暗、忧郁的情绪,大提琴再次走出了十分动人的叹息音调;第一小提琴再次重现圆舞曲的音型,似乎要把回忆中的哀伤与甜蜜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第三乐章为省略了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结构,主部小调主题短促有力,显示出奋力一搏的坚定决心。反复出现,力度一次次渐强,预示着将与命运相碰撞,同时显出内心虽有恐惧且携带着悲凉的创伤,但并不退缩、并不逃避,由一种内在的不熄的力量支撑着竭尽全力地前行,气壮山河。在无比雄壮的节奏背后是一种绝望的抗战精神。这一乐章是真个交响曲的高潮部分,它象征着人类与困难进行斗争的坚定意志。

主部是诙谐曲性质的,副部则是进行曲性质的,作曲家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音乐充满动力性及交响性。(www.xing528.com)

主部是三部曲式结构。第一段是诙谐曲,由小提琴奏出,表现惊慌不安的情绪:

谱例247

第二段由双簧管和铜管先后奏出进行曲的音调:它是不可挡、鼓舞人心,似乎已把幻想变为现实:

谱例248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

在连接部里,进行曲和诙谐曲经过发展后结合在一起,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澜。

副部也是三部曲式结构,是庄严、雄伟的进行曲性质音调。

第一段将诙谐曲的音调在不同调性上呈示,以四度下行和上行为基础的音调,风格鉴定,在E大调上响起斗争的号角,好似前进的步伐鉴定豪迈:

谱例249

第二段,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出饱满有力、坚定威严的音调,与木管优美流畅的曲调呼应,写成鲜明对比。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

再现部:主部的结构与呈示部完全一样,但连接部扩大了。在它的结尾,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交替奏出急速的音型,把乐曲引向声势浩大的副部。这个被柴可夫斯基称为“凯旋的、欢腾的进行曲”的副部始终保持最强的力度,几乎始终由乐队全奏,表现英雄人物必将战胜一切的意志和力量。

结尾描写了胜利的欢腾。

第四乐章为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这是一首速度缓慢的悲歌,始终贯穿着悲哀的情绪。对现实的忧伤、迷茫贯穿整部乐曲始终,但第四乐章中人生大风浪均已过去,精疲力竭,而命运仍旧无情和不可抗拒,愈加惆怅,悲痛欲绝。在发自肺腑的苦闷、奋起调动的激情之后,这里再一次的茫然无措突出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心境。

主部主题的材料来自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那抒情的叹息音调,不稳定的和声进行,表现了强烈的痛苦和悲剧气氛:

谱例250

副部在暗淡的b小调上出现,他已失去了大调明朗、清澈的气氛,由低音提琴演奏出的颤音的八度切分三连音背景,隐隐约约地进行着。最后,大提琴在低音区重复着副部的音调,表现出沮丧、消沉的情绪,在悲痛和不可安慰的哀鸣中逐渐减弱,整个交响曲在悲哀中静静的结束。

俄国人来说,性格的犹豫不决并不等于丧失信念甚至死亡。命运的无情、内心的痛苦可以使柴可夫斯基一时忧郁绝望,但并不会摧毁他。第一乐章的抗争是主动的、有力量的,绝不是只有招架之功;第三乐章更是用尽气力拼命一搏,虽然愈发力不从心,但直到第四乐章绝望而预感到死亡的心灵仍在顽强地跳动。这颗饱受创伤的心灵也许在失去梅克夫人的时候就可以停息了,但它一直延续到《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作了最后一搏。柴可夫斯基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但也绝未料到这将是“最后一搏”。“我生平没有像现在这么满足过、骄傲过和愉快过,因为我确实完成了一件佳作。”“我知道这部作品是最忠实的,我爱它;我过去的作品,我是绝对不爱的。”类似的情感经历在他的同胞穆索尔斯基、拉赫马尼诺夫身上均有体验,而并未催垮他们。因此柴可夫斯基很可能借此回首数十年的艰辛奋斗,“歌以咏志”。《降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一部富有强烈悲剧性的作品,但它却不是消极的死亡哀歌,而是充满对生活、理想的热爱,对死亡的抗争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的艺术杰作。毫无疑问的是,“悲怆”是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社会生活的写照,它引起人们对那个黑暗的、惨无人道的制度的永久的怀疑,从而激发人们为自由、光明、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正因为如此,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巨大的悲剧力量震撼着广大听众,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强烈的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