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华字典、法语字典及日本国语词典修订频繁

中国新华字典、法语字典及日本国语词典修订频繁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本字典连着你我他众所周知,在中国,每当新版《新华字典》问世,人们都会奔走相告。第一个推出现代意义上的法语字典的,是百科全书派学者皮埃尔·拉鲁斯。1951年,罗伯特的第一本字典《法语语言字典》面世,但反应平平。让这本字典闻名天下的不仅是约翰逊超人的效率,还有其丰富的内容。此外,日本的《国语词典》修订频繁。

中国新华字典、法语字典及日本国语词典修订频繁

一本字典连着你我他

众所周知,在中国,每当新版《新华字典》问世,人们都会奔走相告。因为《新华字典》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中国的《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一直不断修订,至今累计发行4. 5亿多册。2011年7月份前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和商务印书馆经过7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第11版的修订和出版工作。《新华字典》第11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字音,如“拜拜”的“拜”,原来只有bài一个读音,这次增加了bái的读音;还增加了近年来出现的新义项,如“晒”,增加了“展示”这个新义项,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如“晒工资”。若想了解国外字典的编纂如何保证规范性、严谨性和时代性,请看以下的介绍——

法国:“罗伯特”与“拉鲁斯”较劲

法国字典市场上,主角永远只有两个:罗伯特和拉鲁斯。第一个推出现代意义上的法语字典的,是百科全书派学者皮埃尔·拉鲁斯。在拉鲁斯看来,字典就是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就是字典。1863年,《19世纪法国通用大字典》(后被俗称为“大拉鲁斯”)面世。这套字典共15册,每册200页,彩色印刷,被雨果誉为“法兰西文化的经典”。这种新式字典开辟了现代法语字典的一大流派:“百科全书派”,特点是图文并茂,不但解释词义、词源,更像百科全书一样介绍背景知识。

然而,“大拉鲁斯”实在太大了:大8开,全部胶印,4000张以上的彩照,一本分册就有好几公斤重,12册加起来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孩的体重。1905年,另一部划时代的字典——《小拉鲁斯彩图字典》面世。这种字典等于是“小拉鲁斯”的篇幅、“大拉鲁斯”的形式。历经再版,这部“小拉鲁斯”至今仍是法国两大主流常用字典之一。

战后,罗伯特字典横空出世。罗伯特字典的创始人保罗·罗伯特深感拉鲁斯字典“百科全书式”的不便:有时只查一下这个字词的本意、引申义,而不需要知道诸多的背景、掌故,但拉鲁斯字典却一概罗列。不但如此,“大拉鲁斯”一旦某一册遗失或被人随手借阅,整套字典也就形同废物。

1951年,罗伯特的第一本字典《法语语言字典》面世,但反应平平。1953年,改进后的字典面世,这套新字典由于删除了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和彩图,全书只有一册,比“大拉鲁斯”轻便得多,很快引起市场轰动,并被称为“大罗伯特”。1967年,《小罗伯特法语字典》面世。 自此,法国字典市场进入“双雄会”时代。法国人对这两种字典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更喜欢拉鲁斯的风格和趣味,但多数人认为罗伯特更严谨。一位法国教师在被问及“喜欢哪种字典”时曾坦言,拥有一套“大拉鲁斯”是每个孩子的儿时梦想,但他们的手边总会放着“小罗伯特”。

“双雄会”时代的法国字典业精彩纷呈。在罗伯特加入战团前,拉鲁斯字典一般十年更新一次,但“双雄会”开始后,两家出版社不断缩短更新周期,小罗伯特如今几乎每年都推出新版字典,拉鲁斯也做到了两年一版。两家还各自向多元化发展,罗伯特走深入、专业的道路,出版了一系列专业词典,而拉鲁斯则旋风般推出了法英、法德、法意、法汉等一系列语言版本的大、小拉鲁斯,还编纂了深受人们欢迎的《拉鲁斯法国名厨字典》等日常实用字典。

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最牛

中国编词典往往是集全国之力,既有政府的参与,也有一流学者的参与。对于《牛津英语词典》来说,规范化、权威性同样至关重要。《牛津英语词典》当时由英国语文学会特设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编纂,在1884年编成第1分册。1928年牛津大学出版了最后的第10分册。1933年,该词典又被重印成12册,外加补遗1册,共13册。全书收词41万,引例近200万条。这部书是迄今篇幅最大的语言词典。

翻找一个词要搬来13本大词典,实在太不方便。193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压缩编成《牛津词典节本》两卷本。另外,出版社方面又安排了学者编成较便于普通人使用的《牛津插图英语词典》和《简明牛津词典》。《简明牛津词典》被认为定义准确简明,因此该书篇幅虽不大,但长期成为英语词典的权威和典范。

对于词典,英国人普遍认同这是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说起英语语言,就不能不提塞缪尔·约翰逊。他在250多年前编纂的《英语字典》至今仍是很多家庭书架上的“常客”。约翰逊最伟大的壮举就是凭借一人之力,花费9年时间,在1755年编纂出《英语字典》。

让这本字典闻名天下的不仅是约翰逊超人效率,还有其丰富的内容。约翰逊收录了4万多个单词,并举出单词使用的实例,比如,仅“吃”这个词,约翰逊就列举出133种意思,援引了363个例句。约翰逊的字典成为意大利和西班牙字典的榜样,对美国英语产生的影响更是深远。

伴随人类走进网络时代,《牛津英语词典》也毫不介意纳入更多现代词汇。在2011年3月,《牛津英语词典》编委会宣布编纂人员已经开始收录各种网络用语缩写,包括缩写“LOL”意指大笑,“IMHU”则指个人浅见,“BFF”意为永远的朋友,就连惊叹用词“噢,我的神”的缩写“OMG”也成为《牛津英语词典》的新词。(www.xing528.com)

不仅如此,《牛津英语词典》编委会还首创先例,将心形符号img9编为最新单词。心形符号最知名用法就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的宣传图样“Iimg10NY”,意指“我爱纽约”。现在牛津词典的网络修订版已可查到这个符号,而且这个符号还被编在英文单词的“心”的旁边,词性是动词,意思就是“爱”。

日本:《广辞苑》脱颖而出

日本是一个工具书出版大国。据统计,日本市面上目前可以看到的《国语词典》有30多种,这里面有比较权威的,但没有绝对权威的。

日本的《国语词典》大多以出版社的名义编纂。比如《角川国语词典》、《岩波国语词典》、《三省堂国语词典》、《新潮国语词典》、《学研现代国语词典》、《旺文社国语词典》、《讲谈社国语词典》等。此外,日本的《国语词典》修订频繁。每次推出后不久,出版社便开始积极接收市场和读者的反馈,着手对词条内容进行修订和增订,在较短时期内继而又推出改订版(修订版)、新装版——或是在对原有条目进行大幅度增删、调整的基础上推出新版(第2版、第3版),或干脆另起炉灶,在媒体的介入和帮助下推出新的词典品种。

这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在日本有“国民的词典”之誉的《广辞苑》。这部词典是1955年出版的一部中型词典,收词20余万,是岩波书店的镇店之宝。该书1969年发行第2版,2008年发行第6版,此时已经收录词条24万条。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广辞苑》发行了各种版本,有一般版、袖珍版、精装版、光碟版、电子书版、手机版、逆向索引版等。

面对网络时代,日本的出版社也纷纷出台应对措施。比如出版《明镜国语词典》的大修馆书店,就曾在日本382所学校里面,针对日本初高中生进行了一项词语募集活动。该活动从大奖中选出了“神”(极其出色)、“土星本能”(有意将话题夸张化)、“半瞬”(比一瞬更短的时间,形容速度超快)、“贫格”(品格差)等10组最优秀作品。

阿拉伯国家:《蒙吉德》、《毛利德》和《沃西德》

大体上,每个阿拉伯国家都有本国学者编纂、出版的阿拉伯字典。不过,在阿拉伯国家联盟的22个成员国中,普遍流行和被认可、肯定甚至赞赏的字典,大致有三部:《蒙吉德》、《毛利德》和《沃西德》。这三部可谓“跨国字典”,以其水平高、印制精、流行广和影响大而著称。

《蒙吉德》和《毛利德》由黎巴嫩语言学家编著,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出版。《蒙吉德》第1版早在1908年出版发行,迄今已经修订、更新、出版发行了41版,平均不到3年就修订、再版一次,而且都是比较大的变动。

不过,《蒙吉德》和《毛利德》基本属于家族文化传袭式的编纂、修订和制作方式,虽然颇受读者青睐,但由于修订得太频繁,难免让人多少对它产生不够精益求精的议论。而在埃及出版的《沃西德》,则堪称一部精雕细刻的字典。

《沃西德》由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阿拉伯语言学会负责编纂。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始建于1932年,它是阿拉伯语的最高权威机构。其宗旨之一就是维持和普及阿拉伯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为此,这一学会在成立不久就酝酿出版一部能够反映阿拉伯语最高水平、最标准、最具权威性的字典。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字典编纂委员会。

1960年,第1版《沃西德》问世,2004年《沃西德》推出第4版,成为独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阿拉伯语字典。现在,《沃西德》已成为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的“拳头产品”。这一字典的修订和再版,对阿拉伯语言得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若男 编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