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封三大法王:与北京的关系

明封三大法王:与北京的关系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明封三大法王与北京的关系明成祖夺得其侄建文帝的皇位之后,比较注重北部地区防务及对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控制。从明成祖起,先后分封噶玛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的领袖人物为三大法王,使得明朝皇室与藏传佛教首领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明代法王中唯一一位在北京封授的法王,也被认为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封授的第一位法王,同时,他也成为格鲁派第一位来到北京弘扬佛法的高僧。

明封三大法王:与北京的关系

2.明封三大法王与北京的关系

明成祖夺得其侄建文帝的皇位之后,比较注重北部地区防务及对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控制。明成祖对藏族地区的政策更多地吸取了元朝的做法,较之明太祖、建文帝两朝更趋积极。从明成祖起,先后分封噶玛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的领袖人物为三大法王,使得明朝皇室与藏传佛教首领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大法王中,最先封授、礼遇最隆是大宝法王得银协巴,此举创立了明代以“法王”为封授蕃僧最高职位的制度。明朝政府把这一最高的封号赐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说明当时噶玛噶举的实力已超过了萨迦派,受到明朝的格外重视。

明成祖继位后,派遣使者侯显前往乌思藏迎请年仅20岁却颇具声名的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前往京城。《明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十二月乙酉,得银协巴到达南京觐见了明成祖。此后,噶玛巴多次为明成祖诵经传法,明成祖对年轻的噶玛巴活佛非常倚重和尊崇,于永乐五年三月丁巳封其为“大宝法王”。自从得银协巴受封为大宝法王名号之后,此号遂为噶玛噶举的黑帽系历辈转世活佛所承袭,终明之世,均自称大宝法王,按时进贡。得银协巴在当时的都城南京、五台山等地停留达一年多后返回西藏,他本人未曾到过北京。得银协巴去世后,黑帽系第六世活佛通哇敦丹继承了大宝法王的封号,从1426年到1450年的20多年中,他先后八次遣使向明朝进贡,明朝曾召请他进京,但未能成行。(www.xing528.com)

1403年,萨迦派的昆泽思巴受永乐帝的邀请来到南京,被封为“大乘法王”,礼遇次于大宝法王。受封后,他曾遵皇旨前往五台山朝佛,广传萨迦教法。后昆泽思巴离开南京,返回后藏传法布道,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圆寂于萨迦寺,享年77岁。昆泽思巴也没有到达北京的记载。后明朝政府命完卜锁南坚参巴尔藏卜袭“大乘法王”封号,他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到达北京朝贡,这是封授大乘法王120余年后,大乘法王首次到达北京。

明成祖在册封噶玛噶举与萨迦派的宗教领袖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格鲁派的潜在的号召力,曾于1408年(永乐六年)、1414年(永乐十二年),先后两次遣使召宗喀巴进京,宗喀巴未能应召前来,但他派弟子释迦也失来到南京,受到明成祖的优礼,封其为“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派使召释迦也失前来都城北京,并封其为“大慈法王”。这是明代法王中唯一一位在北京封授的法王,也被认为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封授的第一位法王,同时,他也成为格鲁派第一位来到北京弘扬佛法的高僧。

释迦也失在北京期间驻锡番经厂,即后来的法渊寺,住寺传法。该寺在明代是译经印经的场所,释迦也失大力弘扬格鲁派教法,为格鲁派在北京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宣德十年(1435年),释迦也失自北京启程返藏,途中在青海佐毛喀(今青海民和县)弘化寺圆寂,享年8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