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每月一事:新教育的实施与成果

推进每月一事:新教育的实施与成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节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等方式,实施不同的主题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之所以要推进每月一事,是由于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如何推进每月一事?在制定每月一事的具体方案时,一般可以分为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和主题反思(评价)四个环节。

推进每月一事:新教育的实施与成果

什么是推进每月一事?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节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等方式,实施不同的主题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之所以要推进每月一事,是由于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什么是学生一生最有用的东西?无疑就是伴随他们的良好习惯,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感恩的习惯,健康的习惯,等等。同时,根据心理学习惯的形成原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左右的强化。而一个月的重复实践,恰恰可以满足这个需要。根据习惯形成的循环理论,行为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的循环反复,是螺旋上升的。习惯形成的阶段理论,习惯养成各有不同的关键期,小学低、中、高年级各有训练重点。习惯形成的中心扩散理论:重点习惯养成好了,可以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

如何推进每月一事?在制定每月一事的具体方案时,一般可以分为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和主题反思(评价)四个环节。主题阅读主要是选择与主题相符合匹配的美文(诗歌、散文等)、整本书等,选择的要求是适切性、丰富性和润泽性。主题实践主要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和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主题展示主要是将学术在主题实践中出现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展示时要注意团队精神、平台丰富、重视自信心口才培养,体现出多样性、过程性和及时性。主题反思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省随笔和学生之间的点评,以及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主题反思环节完成以后,可以形成资料包,为全面评价学生和期末的生命叙事提供素材

那么,哪些是学生一生有用的好习惯?用怎样的行为训练可以培养这样的好习惯?如何根据学校生活的节律安排相应的活动来培养这些好习惯?我们的思考是: (1)主题的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如运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 (2)主题的内容都是从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展开,如“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去玩球”等,而每一件事情后面,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如关于规则、关于人与自然、关于运动与健康等。 (3)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螺旋式上升。 (4)主题的活动与新教育实验的其他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等方式与路径,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我们根据一年十二个月的特点和学校工作实际,做了这样的初步考虑:

吃饭(节俭) (1月)     走路(规则) (2月)

植树(公益) (3月)     踏青(自然) (4月)(www.xing528.com)

扫地(劳动) (5月)     唱歌(艺术) (6月)

玩球(健身) (7月)     问候(交往) (8月)

阅读(求知) (9月)     家书(感恩) (10月)

演说(口才) (11月)     日记(自省) (12月)

当然,这个考虑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工作的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