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利自在我心:百位名人的处世箴言

名利自在我心:百位名人的处世箴言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分追求名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无数仁人志士毕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名利自在我心:百位名人的处世箴言

不过分追求名利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中的箴言。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要求。诸葛亮是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诸葛亮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著。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无数仁人志士毕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www.xing528.com)

淡泊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心态。有所求而亦无所求,淡泊的是最庸俗的功利目的,而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是很多人信守的格言。做工作、干事业,如果没有宁静致远的修养,没有淡泊明志的志向,就会计较个人的得失,考虑自己的名利;工作就会不求上进,事业就会不思进取,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不是用于干事创业上,而是用于自己利益的营造上。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现在,许多人感叹活得太累,工作压力很大,生活紧张而沉重。如果能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对功名利禄淡泊一些,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宁静一些,眼光和志向长远一些,我们肩上的沉重感可能就会减轻一点。对待名利应当有一种超脱的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不惊,辱不惧,成功不癫狂,失败不沮丧。

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