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汉时期佛教造像特点解析

东汉时期佛教造像特点解析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佛教造像从现有的历史遗存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川和山东等地,并与原有的神仙传说相融合,出现了神佛交融的局面。从这些考古发现的东汉时期佛教造像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一是多有与黄老神仙方术信仰的内容掺杂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至今发现的汉代佛教造像多与墓葬结合在一起,这些佛像多作为墓葬的一部分而被制作。

东汉时期佛教造像特点解析

东汉佛教造像从现有的历史遗存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川和山东等地,并与原有的神仙传说相融合,出现了神佛交融的局面。

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初传时期,时人对于佛教究竟是什么样性质的东西也不甚明白,因此往往将之作为黄老神仙方术的一种,或是作为祭祀参拜的内容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见于文献记载的并不多,但近代以来考古发掘过程中则发现不少内容,可以弥补文献之不足。

从这些考古发现的东汉时期佛教造像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一是多有与黄老神仙方术信仰的内容掺杂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至今发现的汉代佛教造像多与墓葬结合在一起,这些佛像多作为墓葬的一部分而被制作。另外如彭山崖墓中发现的陶质摇钱树,其本身也是作为随葬品而放在墓中的。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祖先崇拜,对于葬礼有很多的讲究,墓葬中出现佛教造像,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就是与黄老神仙方术,或是福德崇拜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东汉 佛像镜

“佛像镜”东汉中期起源于洛阳地区,流行于三国至西晋初。“佛像镜”的兴盛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

麻浩崖墓一号墓道门楣浮雕小佛像(www.xing528.com)

该像为结跏趺坐的佛像,高37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头为高肉髻、绕佛光,右手施无畏印。这尊东汉崖墓佛像为中国最早的佛像精品, 是印度早期佛教沿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佐证,可见东汉时期佛教已在乐山广泛传播。

其次,现在我们看到的汉代墓葬中出现的佛教造像,其形式一定程度上受早期犍陀罗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如佛像多着圆领通肩大衣,其衣纹多呈U字形均匀分布,佛像造型风格多较简练,线条简洁明快,衣纹厚重,等等。

从造像的内容来看,有西方传来的佛教内容与中国传统表现形式相结合。如以佛教造像和摇钱树相结合,就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很有创意的艺术作品。另外如沂南汉墓中的项光童子像,既有佛教造像之特点,如手结施无畏印,项有圆光等,然其衣饰等仍有许多明显受黄老神仙思想之影响。如衣裙下摆飘动如飞天之羽人,等等。

总之,这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初期阶段,其艺术形像、表现内容和表现的技法还是很初步的。但即使在此初步阶段,也已经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和艺术交融的一些萌芽。

犍陀罗风格佛立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