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媒营销学:今日成果!

传媒营销学:今日成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称之为非连续性创新产品开发,就是开发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产品。[5]二是传媒品牌的低值开发。一些传媒对自身品牌产品的过度延伸开发,往往造成了品牌的形象混乱,削弱了主品牌的品相,属于一种低值开发。三是传媒新品的超需开发。

传媒营销学:今日成果!

第二节 传媒新产品开发

基于市场的变化和其他媒体的竞争,传媒新产品的开发是媒体的永恒主题。

一、传媒产品的开发路径

传媒产品开发,是以市场消费者为导向的。其开发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创意开发。就是以创新的内容与形式,开发极具新意的传媒产品。技术创意开发,主要从技术层面着手。“更深层次产品革新,体现在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来满足消费者以前没有表现出来、甚至没有想过的潜在需求。”[3]QQ传媒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发散思维创意开发,主要是从散点思维着眼的。20世纪80年代,音乐电视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一时风靡世界。1981年创办于纽约的音乐电视频道,从最初播放流行音乐的路径中,发现了“音乐录像带”的奇妙作用,它可以让一个无名的歌手一夜之间红透全美。于是音乐电视(MTV)这种新的品种出现了。1986年,维亚康姆公司收购了音乐电视频道,成立了全球性的音乐电视公司,推出了第一个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播出的音乐录像网络。这一创意从全美音乐电视扩展到拉丁音乐电视、巴西音乐电视、欧洲音乐电视、亚洲音乐电视等等品种。目前在16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亿多订户,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网络。

二是前沿开发。有人称之为非连续性创新产品开发,就是开发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产品。比如音乐CD、搜索引擎、移动电话与PDA的结合体等等。[4]

三是盲点开发。就是在其他人还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开发新的产品。比如CNN在全球第一个推出24小时全天候的新闻节目报道,打破了过去电视台只在一定时段播放新闻、每天只有数小时的播出这一“盲点”,从而使产品大受观众青睐。

二、传媒产品的开发形态

传媒产品的开发,有以下几种形态:

1.点面开发

点面开发,就是以某个产品点为中心、形成产品扩展扇面而进行的传媒产品开发。由此形成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到面的产品系列。

纽约时报》在打造全国性大报时运用了由一点到多点的开发策略。一段时期,《纽约时报》主要是以纽约为主要发行主阵地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版全国版,但仍然是纽约版的简单再生产,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90年代以后,以各地读者不同的需求为目标,《纽约时报》进行了由点到面的产品开发,出版了东部版、华盛顿版、中西部版和西部版等,各版因地制宜地着重报道当地读者最关心的本地新闻、做到不仅报道内容不同,新闻的编排顺序也视地域和读者对象有很大的不同。

2.平行开发(www.xing528.com)

平行开发,指可以在不同的路线上并行开发不同的产品。同样是《纽约时报》,从21世纪初起在不同的传媒平行开发产品。

2002年开办探索时报频道,以纪录片为特色,拥有订户2500万;创办了时报网站,成为美国网络报纸的最大品牌。2003年,《纽约时报》独资拥有《国际先驱论坛报》后,对该报进行了重新改造,使《国际先驱论坛报》成为影响全世界舆论领袖和决策者的报纸。

3.垂直开发

指就某一个产品进行链条式的深度的垂直开发。比如新闻集团与维亚康姆公司花费2亿美元拍摄了电影泰坦尼克号》,随之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其中电影票房20亿美元,电视转播收入3000万美元,录像带收入7亿美元,音乐唱片收入4亿美元,同时还有戏剧书籍和光盘,还有不计其数的有关《泰坦尼克号》的T恤、帽子、咖啡杯、海报等等。《泰坦尼克号》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多媒体现象,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4.网状开发

网状开发,就是对传媒产品的跨媒介开发、沿知识产权产业链、沿市场潜在价值链开发而形成盈利增长点的开发。华纳兄弟公司对《哈利·波特》的整合开发就是一例。1998年,华纳兄弟公司以50万美元买断了乔安妮·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的独家版权,并开始进行网状开发。由华纳电影公司经营电影拷贝,唱片公司经营原声带,家庭影像公司经营影碟和录像带,消费品公司经营相关纪念品、玩具和其他衍生产品,影城公司经营主题公园等等,形成了上百亿美元的价值产业链,仅以哈利·波特的形象和品牌开发的产品就达到了200至300种之多。

三、传媒产品开发的误区

传媒产品开发,需要警惕以下开发陷阱和误区:

一是传媒产品线的过度开发。就是产品线组合过于宽广、战线太长,弱化了产品生产能力,造成了多中心营销也冲击了整个营销体系。如同定位大师里斯、特劳特所警告的,“全线出击对领导者来讲,是一种奢侈。如果你想与市场领导者竞争,就必须缩减你的产品线,而不是扩展你的产品线。”[5]

二是传媒品牌的低值开发。一些传媒对自身品牌产品的过度延伸开发,往往造成了品牌的形象混乱,削弱了主品牌的品相,属于一种低值开发。尼尔森公司在英美市场推出的115种产品调查中发现,经对已有家族商标名下推出的产品(包括共同商标名下)和新商标名下推出的产品比较,品牌延伸的产品市场份额完全不如新商标产品市场份额大。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传媒产品调查数据,对此不能妄下结语。然而国内一些传媒对品牌产品的过度延伸,已经显现出了品牌颓势,例证不少。

三是传媒新品的超需开发。所谓超需开发,是一些传媒企业不考虑市场需求,想当然地开发了一批传媒新品,造成了产品“出生即死”的现象。这在竞争激烈的特大城市传媒市场中,屡见不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