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性金融的主要特征

开发性金融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开发性金融主要特征总结研究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历程,可以初步发现一些重要特征:一是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这是开发性金融的根本特征,也是开发性金融对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二是开发性金融以市场路径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资金来源上,开行作为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享有在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的特许权。流动性平衡能力大于损益平衡能力是开发性金融的重要特征。

开发性金融的主要特征

§3 开发性金融主要特征

总结研究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历程,可以初步发现一些重要特征:

一是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这是开发性金融的根本特征,也是开发性金融对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都是实践的产物,前者是财政融资方式的产物,后者是市场建设方式的产物。政策性金融基本原理和做法是保本微利,以保本微利实现国家政策,其实质是把利让给企业,是财政补贴的延伸。长期以来,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许多项目都成为不良贷款,还引发大量的道德风险,这说明保本微利是以牺牲资产质量和信用建设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开发性金融强调市场业绩,在运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为政府的发展目标服务。开行在开发性金融实践中,既没有依靠国家补贴和贴息,也没有简单地分配国家信用,而是在依靠国家信用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和放大国家信用在市场建设、制度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把有限的金融资源有效地分配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建设项目。实践证明,用开发性金融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政策性金融过去想解决而又没解决好的问题。开发性金融的能力和潜力大于政策性金融,所起作用正在逐步扩大,两种方法可以阶段性互补。

二是开发性金融以市场路径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最大不同是:开发性金融能够运用和依托国家信用,在没有市场的地方主动地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完善市场。开发性金融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从不成熟的市场做起。国内外经验表明,市场缺损的领域往往是政府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这些领域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进入,开发性金融则有责任进入。开发性金融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坚持用建设市场的方式,以融资为杠杆,利用政府组织优势,引导资金投向国家政策鼓励的领域。开发性金融针对市场空白和信用缺损,在融资工作中加入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的内容,构建商业金融运作的市场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把广大非金融化、非市场化、非信用化的待开发领域建设成金融的、市场的、商业银行可以进入的领域。开发性金融把政府信用作为凝聚力、黏合剂,把各种金融市场要素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从建设市场主体这一基本制度做起,着力对项目法人进行孵化、考核、培育、完善,使国家信用、开发银行信用、地方政府信用孵化出企业信用,不仅建设项目,而且建设市场、建设信用、建设体制,既降低自身信贷风险,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开发性金融以组织增信为基本方法和手段。组织增信是开行与政府的一种合作方式,双方通过共建信用体制防范风险,体现的是一种共识、共建、协调、合作的关系。通过组织增信,开发性金融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有效弥补现有金融制度的不足。在完全市场化的融资体制中,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市场运行,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政府具有管理、规范、提供制度框架和参与经济运行的责任,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开发性金融运用组织增信,主动构筑信用结构和风险分担机制,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优化信用资源配置,提升市场业绩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开发性金融坚持金融债券和金融资产管理相结合。1994年,国家出资500亿元作为开行资本金,并赋予开行准主权级政府信用及相应的法律地位,这是开行市场化运作和市场业绩的基础。在资金来源上,开行作为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享有在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的特许权。按照国际惯例,开发性金融债券是国家机构债券,与国债的管理方式不同。国债资金是用财政预算方式管理,没有金融损益平衡的要求,而且不承担体制建设的任务。开发性金融债券资金介于国债和商业性金融之间,资金使用要求严格的本息回收实现损益平衡,因此,需要全局性的体制建设和市场建设,强化金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和资金效益。同时,考虑到开发性金融机构面对大量前期收益不足的项目,开发性金融需要积极开发在项目增长前景实现之后能够变现的期权,锁定开发过程风险,探索利用战略期权确保实现收益。开发性金融通过运用政府协调、土地储备金、偿债准备金等各种管理手段,追踪每个项目现金流,把原始项目现金流、债券滚动发行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循环能力,形成一个足够的运转空间,保持流动性,保证资产质量。开发性金融通过推动项目建设,法人建设、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最终实现损益平衡。流动性平衡能力大于损益平衡能力是开发性金融的重要特征。(www.xing528.com)

小 结

本章讨论了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实践基础。从实践论角度,分析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开发性金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开行作为中国重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从实际出发,坚持国际先进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政府组织优势与开行中长期融资优势相结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规划先行,融资推进项目建设,法人建设、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开发性金融之路,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开发性金融立足政府信用,利用开发性期权,组合各种市场元素,推动体制建设,积极开发长期大额集中风险中的非商业化的盈利性,实现损益平衡,这是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最大区别。开发性金融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在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做好融资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业绩的根本转变和长足发展,以创立之初的500亿元资本金,到2011年12月,形成5万多亿的优良资产。开发性金融坚定不移地积极探索,以“办好银行、支持发展”的实践,证明开发性金融符合国情、有利于发展。

img5

图2-1 实事求是探索解决矛盾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