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性金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开发性金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开发性金融经济增长模型实践因素开发性金融经济增长模型实践因素就是制约市场信用体制发展的因素。我们可在开发性金融经济增长模型指导下,建立一套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用这套体系评估、推动、指导各地区市场体制建设。中国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依靠党团组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推进,通过自觉主动地培育市场,加快市场信用体制建设。

开发性金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 开发性金融经济增长模型实践因素

开发性金融经济增长模型实践因素就是制约市场信用体制发展的因素。笔者在开发性金融理论其他部分从社会法律文化和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体制发展落后的根源:一是,传统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造成中国现代金融信用基础脆弱;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造成中国现代信用体制建设缺少内在动力;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宗教习俗,没有很好地发扬光大,造成中国现代信用体制建设缺少必要的润滑剂;四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制度之间缺失有效联结机制,造成中国现代信用体制建设缺少有效监管。我们对上述这四个方面不多加论述,这里仅从经济方面进一步分析影响市场信用体制之因素。

影响市场信用体制之经济因素,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城镇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和企业发展水平。一是,地区经济越发达,各种信用活动的数量越多,也更容易产生信任。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地区信用环境的一个典型指标;同样,一个地区的市场信用发展程度也直接制约其经济发展水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后会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对信誉等社会属性会看得更重,地区经济环境也更为有信。同时,良好的信用环境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研究表明,人均GDP为300~500美元,信用被视为可有可无;人均GDP为500~1000美元,信用往往被大肆破坏;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市场信用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人均GDP为3000~5 000美元,是信用重组阶段;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信用便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中国人均GDP早已超过了1000美元,2011年大约为4000美元,这个阶段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正是市场信用体制建设的关键时期。下大力气把市场信用体制搞上去,对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可在开发性金融经济增长模型指导下,建立一套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用这套体系评估、推动、指导各地区市场体制建设。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好,交易也越发达。按重复博弈理论,交易频繁发生,交易参与者出于对长期利益的追求,会理性地选择信任。亚当·斯密曾发现16世纪的荷兰人比英国人更讲信用,这与荷兰的商业经济更发达不无关系。研究表明,在一个市场信用发展程度比较落后的地区(信用度为10%),市场化程度增加1%将使该地区信用度增加5%,进而改进该地区投资效益。中国西部地区市场体制相对东部地区而言比较落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为0.301,而东部地区达到0.365,西部地区要比东部地区大约低17.8%。因此,加快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对改善投资拉动效应很重要。三是,城镇化水平影响区域经济,并通过经济运动影响信用环境,一个区域的城镇化程度越高,可以预期信用环境越好。著名城市理论家刘易斯和艾比尼泽用“磁力”理论分析了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可以吸引周围区域的各种要素,聚集大量资源和信用,通过经济活动产生出生产力,并辐射到周围区域,带动辐射区域经济发展。中国今后三十年是城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期,也是市场信用体制的高潮期,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有助于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信息化水平越高,信息交流频率较多,信息相对较公开和全面,信用活动的成功率也较大,有利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良好的信息环境无疑对整个信用环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定中,信息通常是充分、完备的,获取的成本为零。但这种无摩擦的状态在现实中基本不成立,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情况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严重的信用缺失。在商品交易中,卖方隐瞒质量价格等信息获得超额收益,其他卖方效仿将会引发“劣货驱逐良货”的情况;信贷市场中为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银行提高利率,同样驱逐“高质量”的借款者。所以,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可以有效促进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五是,企业发展水平与企业信用制度相关。在以信用为特点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信用活动非常活跃且多变,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企业的信用制度是现代信用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用行为,主要体现在与消费者、其他企业和银行间的外部信用关系上,与员工内部信用关系上,与政府等公共机构的信用关系上。政府、银行和企业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主体,其相互间的信用行为是地区信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越值得信任;国有企业往往代表政府信用,民营企业的发展程度真正反映了社会信用的发展程度,外资企业进入代表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国际组织对信用环境的肯定。我们应该继续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持续坚持鼓励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这对信用体制的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从经济角度进一步分析,有两点更加清楚:

一是,市场信用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作用。信用建设是制度建设的最高等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积极建设和完善更具透明度的市场信用体制,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发达国家的先进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和制度的先进,美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建设的成功。中国是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发展中的体制,体制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加速体制建设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不加速体制建设,对内会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受到严重制约,对外会使整体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受到进一步威胁。

二是,市场体制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发演进。西方发达市场体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发演进的成分较多,但也有政府的作用。中国显然不能走西方国家主要依靠自发演进的老路,因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会给予中国市场机制自由进化、重新发育的时间,中国也没有财力承受巨大的自然演进成本。中国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依靠党团组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推进,通过自觉主动地培育市场,加快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政府具有社会公共性质,其行为是以公共利益为准则的,影响也是深远和复杂的。政府的信用行为可分为主导者和参与者这两部分。政府作为主导者可以在构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中起到主导地位作用。政府作为参与者可以作为信用制度实践者,政府有信,则社会有信。但是,政府主导的市场信用体制与依据市场发展内在规律建立起来的市场信用体制会有差异,容易潜伏和累积全局性风险。这主要因为,全局性风险通常与政府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政府不宜过多的直接参与和干预。这种情况下,开发性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坚持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自身的融资优势相结合,通过融资推进社会各方共同进行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建设市场的方式来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开发性金融通过建设市场,把资金以及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技术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融资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健康运行体制和协调合作体制,从而把经济效益和增长大幅放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稳定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小 结

本章分析了市场信用体制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特点,建立了市场信用体制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模型。

img18

图7-3 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www.xing528.com)

经济增长除了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三大推动力之外,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可以形成一种后发优势,成为第四推动力。基本思路是在遵循法雷尔(Farrell,1957)的思想的基础上,将经济增长归为要素投入增长、能力改善、技术进步和市场建设(市场效率提升)四部分。市场信用体制建设过程,实际上是培育市场主体的过程,也是人类资本深化的过程,因此,有理由把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当做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endogenous growth force)。加快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开发性金融的积极作用。政府在现代社会中掌握了大量资源,政府影响力十分巨大。开发性金融是基于政府宏观目标,代表政府的一种特殊力量,着力解决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的现实问题,推动市场信用体制建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经济竞争力。开发性金融这项研究刚刚起步,只有通过检验、修改、补充、再检验、再修改、再补充,多次反复,集思广益,才能不断完善,对指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价值。

【注释】

(1)Robert M.Solow.A Contribution to TheT 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p65~94.

(2)[1] St. Fischer and A.Gelb,“ThPe rocess of Socialis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1,Vol.5,4,pp.91~105;[2]O.E.Williamson,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A nalyis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1,36(2),p274.

(3)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以提高劳动存量的方式提高产出,又称为节约劳动型或者劳动扩大型技术进步。

(4)开发性金融中性市场体制是指,通过体制建设提高信用资本存量从而达到提高产出,又可称为节约型资本。

(5)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发性金融经典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